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随笔)管理是一门艺术

文字:陈文静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7-14 点击数: 分享至:

 

 

人力资源管理课上,张武保老师带着他一贯的笑容问:“管理是什么?”一班人被之前的连续的几个难题吓倒了,遇到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紧绷的思维马上放松,答案从教室里四处涌起:“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controlling”也就是教科书上关于管理的作用的定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商管的学生几乎能倒背如流,然后张Sir出其不意的说“Management is an art”众人恍然大悟。

 

管理是一门艺术。的确如此。

 

有个异曲同工的例子。西方国家把《孙子兵法》翻译成The Art of War。把兵法比作艺术,有点牵强,开始时觉得不解,现在当然也顿悟了。《孙子兵法》虽为兵家之书,却处处体现出战略管理的思想,一度为世界上著名的企业家奉为圣典,如松下幸之助,如罗杰·史密斯。《孙》强调一场战争的胜负在于“五事” :“道、天、地、将、法 ”,引申到企业管理中,即为共同的愿景、卓越的领导人才与一大批“领军人物”、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信息系统支持以及天时、地利等因素。如此谋略大智慧所体现出的战略战术思想,对于现实社会中商业竞争和其他方面的竞争,也具有其指导意义。企业经营如行军调度,无可否认是一项大艺术。

 

 

 

更有甚者将管理提升到哲学高度。二十世纪初,当中国仍处于水深火热的动荡之中,美国就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最大目的在于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基于这一点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后来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评价古典管理学家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它提出一种关于工人和工作系统的哲学,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1]。泰勒系统的提出了管理的整套管理的整套方法和原则,重视把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的结合,被其后的企业广泛的应用(包括亨利·福特公司),对提高美国的企业效益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因此赢得了“科学管理之父”的荣誉称号。

 

想来是多么微妙的事情,当管理者手中握有一定的生产资源(包括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相关资源:厂房、设施、生产材料、生产工艺、人力资源),他通过他本身所掌握的管理知识,对环境进行分析,对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审视,然后选择应对的策略,对资源运筹帷幄,生产产品,并向大众推介,一系列的过程如果合乎资源安排合理,人员运动得当,市场时机把握得准确,那么将是万千企业之中的佼佼者。

 

管理的自然作用过程[2]

 

在上面的管理过程图里,笔者想补充一点的就是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者将目标传达给操作者,操作者通过运用资源要素,实现企业的效益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这就是管理制度。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曾提及,所谓有效的管理,就是当管理者不在时,组织依然能如常运作。建立一套管理机制,既是必要的,也是企业培养长期竞争力、在竞争中决胜的关键之一。中国当前的绝大多数企业,假如能慢慢的脱离“人治”而转向“法治”,商界的整体效率必定更上一层楼。 

 

关于管理经营理念的最难以忘怀还是“三个石匠”的故事。有人问三个忙碌的石匠在干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

“我在挣钱谋生”

第二个石匠回答:

“我在做全国数一数二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的回答被彼得·德鲁克认为是真正的管理者的回答,他目光炯炯有神的说:

“我在建造一座雄伟的大教堂”。

 

第一个石匠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却缺乏长远观和大局观,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框架去想问题,发展的空间和创作性也因此而受限制,更不用说管理能力的局促;第二位石匠过于专注于个人技艺的追求,他可能是位非常出色的技术人员,却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第三位石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并且怎样为这个目标而全情投入。在他的思维空间里,他把他所在的组织要达到的目标作为他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他便能从大局角度出发,处处最优化组织的资源,并团结好其他石匠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这就是管理能力的体现。

 

写在尾巴上:

  觉得在广外大学习是一种天赐的机缘,“商”与“英”完美的结合让我们能直接通过阅读原版教材更快的接纳国外先进的管理知识理念,请珍惜大学时光的同学一定不要浪费可以专心读书和思考的时光。

 


[1] 《财富书架——<商业周刊>、<财富>中文版推荐书目》,华夏出版社,20051

[2] 图引自胡昌平编著的《管理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