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之谜。只是,斯芬克斯之谜已经解出来了,而红楼梦之谜却还没有,或说永远也不能被解出来。
斯芬克斯是一个人面狮身带翅膀的怪物。传说她常常蹲在悬崖的一块大石头上,向过往的人们提出她的谜语。答错了,行人要被吃掉。若答对了,则斯芬克斯自己坠崖而亡。她的谜面是:“什么动物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想必这个谜语很多人听过,也知道谜底是什么。然而,在俄狄浦斯给出谜底之前,还是有非常多的人为此而丧命。而当越来越多的人解不出这个谜底时,在进一步加大了解迷的难度的同时,也令这个谜语变得更加神秘,从而引发了人们更大的兴趣,因为人天生就存在好奇心。
红楼梦犹如斯芬克斯之谜,自红楼梦问世两百多年来,很多人醉之痴之,甚至愿意花费半生精力研究之。自然,每派每家也都说自己已经研究出个“子丑寅卯”,这个说红楼已“梦觉”了,那个说自己善“解味”……一个个派别随着特定的时代产生了,但却意外地产生一个共同的特点:总试图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努力地证明其他派别之荒谬。然而又谁也压不了谁。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数量极其庞大的红楼粉丝团,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是不能服人的。弄得最后还是被曹雪芹于两百年前一语道破,“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此而已。(雁子十分喜欢这句话,道尽古今中外万千人物是非。)
红楼梦发展到现在,派别不少,什么评点派、索隐派,考证派,还有其他不能严格算在这些类别的,那些从曹雪芹那里领薪水的“大家”们,已经留下无数“墨宝”。虽不曾细细研究,但也读过一些,也略略领略过各大门派的“大家”们的风采和不尽的想象力。不过,作为一个爱好者而已,认为自己也这样说说我的感想也是无妨的。
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梦。谁也不能说谁说得对,谁又说错了,而只能说,自己比较相信那一派而已。要想分出个对错,怕是要把曹雪芹从坟墓里拉出来。而最近又在论坛上看到有种说法说“曹雪芹”是“抄写勤”的谐音,这下子更惨了,都不知道要去哪里找那个写书人的坟墓了。
斯芬克斯蹲在悬崖上等着解她谜语的人,最后等到了俄狄浦斯,斯芬克斯纵身一跳,怕是死得也比较满意了吧。但那是神话,斯芬克斯可以慢慢等,没关系,她有的是时间。但“曹雪芹”不行, 他早“入土”了却未必“为安”了。
作为一部小说,红楼梦本来就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由于种种原因而留下无数谜团。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除了作者,又有谁能详尽地知道这部作品整个写作的过程和作者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当这部作品历经长达十年甚至数十年才完成。纵然我们可以认为脂砚斋是写书人身边的人,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原型较为熟知,甚至左右着书中一些章节的增删,但那又如何,脂砚斋依然不见得就完全理解了写书人的心路历程(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何况,既然写书人有不得以的缘由而只能选择以假乱真,脂砚斋自然也有可能会在一些不便的地方帮着写书人瞒过读者的,或确切地说瞒过当时的当权者。
当然,也并非说脂批怎么啦,不可信什么的。我倒是比较相信脂批的。
我想说的是:对于红楼梦,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的有大观园里众姐妹的欢声笑语、吟风弄月之情状而实际上却难逃礼教的扼杀和命运的玩弄的悲惨命运,表面的富贵风流、花团锦簇的浓荫之下是我们依稀可以听见的无可奈何的叹息和幽咽难禁的悲泣。
我们看到的有以儒家文化为主,释道为辅的古代封建氏族大家庭里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行为方式,长幼有序,尊卑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映的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存样态。钱穆认为:“中国文化,全部都是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个性乃至民族精神。
我们看到的还有对人性的展示。人性是复杂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真中有伪,伪中有真,善恶显于一身,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地能以一语定论。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还是凤姐,当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待她们的一言一行,她们的行动都是那样的合情合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如此真实的人物,真实得如同我们身边的人。对她们的性格的揭示也是对人性的揭示,对她们的理解也是对人性的理解。
我们看到的还有那迷离混沌的情节,伏线千里、曲笔交错的艺术构思下面,是作者曲折难诉、刻骨铭心的血与泪。
我们还可以看到种种解说的基础,是汉语这一独特语言的独特之处所形成了。无论是索隐还是考证还是其他,它们都是立在“谐音”这一基础之上的。红楼梦中,作者一次次地通过谐音向读者暗示故事发展情节和人物命运,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同时,因为汉字是“造”出来的,很大一部分红学也是通过拆字进行的。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肌理骨干,可以说是整个汉文化构成的因子。”可以说,汉字,是成就红学这一大学派的根源。
当我们徜徉于种种学派的学说之间,感受种种思想的撞击之时,不能不为作为基础的汉字的独特魅力所震撼。
……
我们看到的还有很多很多,红楼梦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一代代人。
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阅历,自己原有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去看一部文学作品,而后又从中得到某些信息和感悟,反过来再影响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所以,人人都有解红楼的权利,解的也只是他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实际上,解的也是他自己对人生对万物的理解。说的也只有精不精彩,有没有说服力,能不能壮大自己的粉丝人数而已。
冰雁读红楼,但为窥见自己对世间人情万物的理解,有所得,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