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书评)西方社会信仰与宗教--评《达·芬奇密码》

文字:林子儒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11-21 点击数: 分享至:

  

   这是一本风靡各国的头号畅销书,美国作者丹·布朗打破了传统悬念小说的模式,将谋杀、悬疑、侦探与艺术、历史、符号学完美结合。第一次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复杂,广阔。作为一部悬疑惊险小说,其所涉及的内容之广,触动当前宗教问题之深,给人的冲击力之强,确乎罕见。

   《达·芬奇密码》,这本书取的巨大的成功,有人认为是在于其行文节奏明快,语言富有智慧,情节错落有致,调查资料翔实,刻画细致入微,精彩的开篇和难以预料的令人叫绝的结尾;有人认为是其具有教化意义和趣味性,就像是一场线索游戏,那里的一切都被加密了;还有人认为是作者精心设置悬念,并把阴谋与惊悚被巧妙地糅合到这些悬念当中,众多的难解之谜,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令人着迷的神话。但对我来说,这本书取得最大的成功,是在于其利用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或为密码,或为线索,去对各种神秘的宗教问题大胆地提出了个人另类的、独特的涉及到社会问题的见解。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寻宝的故事,但是由于搀杂了宗教,艺术、历史与密码等因素,所以才会使这部小说风靡全球。它发生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由于博物馆馆长被杀而引出一个个难以捉摸的密码,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和馆长孙女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从法国到英国,他们发现了已故的博物馆馆长是峋山隐修会(Priory of Sion)的成员——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秘密组织,其成员包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提切利、维克多·雨果与达.芬奇等一些历史著名学者,涉及到圣杯、骑士团和郇山修隐会,天主教保守组织天主事工会(Opus Dei)等一系列神秘的名词。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峋山隐修会掩盖的秘密,那隐藏了多年的令人震惊的古老真相竟然是关于耶稣的身世。

    小说的故事看起来就像是十分无稽的假设,但却是西方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设想,它们被统称为“阴谋论”(Conspiracy Theory)。在电影、电视和悬念小说中,这个理论被多次地运用。不过,它一般所针对的是政府与政治,而《达·芬奇密码》,针对的却是设定在千年来一直指导西方社会发展和繁荣的根基——基督教上面。在公元4世纪由奥斯古丁对《圣经》的核心概要中,曾提出了“创世说”、“一神论”、“三位一体”与“原罪说”等核心思想。虽然现在的基督教分为多个教别,天主教、新教各派别和东正教等,但是不管他们之间的教义如何分歧,其中有一点却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教派所共同的信仰:三位一体,也就是圣父、圣子和圣灵的统一神性。离开这一点,就几乎动摇了基督教的根基。而《达·芬奇密码》通过了对圣杯的寻找却发现了耶稣曾娶抹大拉的玛利亚为妻,并且与她有一个名叫萨拉的女儿”这个大秘密,得出耶稣并不是神,而是一个凡人。这样的一个结论最令人震惊的是可以证明《圣经》是被“修”改过的,这无不是对宗教莫大讽刺,这对于以基督文化为中心的西方也是一种文化冲击。作者作为一名基督教徒,能通过历史与艺术的结合,巧妙地,大胆地把这些神秘名词和著名学者综合贯串成一部有声有色的文化史,这些都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揭露社会的腐败,教会的堕落与在科技的足实进步下,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是当时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当作者在发问基督核心思想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在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主义的影子。

    书里,无论是最开始的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维人》中的姿势与馆长胸上的五角星,还是在解密的时候涉及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甚至于提彬家里分析讨论的《最后的晚餐》,我们可以看到,最先提出的是对五角星的符号象征的讨论,它是女神的符号;而在对“啊,德拉古式的魔王噢,瘸腿的圣徒”的解码过程中,兰登说过,《蒙娜丽莎》并不仅是一个微笑的妇女,还是男女和谐共存的象征,因为:“埃及传说中的代表男性生殖的神叫阿蒙(Amon),代表女性生殖的神叫伊丝(Isis),古代文字曾将其读做LISA。两者合起来就是AMON LISA,即蒙娜丽莎(Mona Lisa)。”这又涉及到女性,尤其是女性主义的讨论;在《最后的晚餐》这幅画里也不例外,作者利用了个人对这幅画的设想,提出了在耶稣旁边的是她妻子抹大拉的玛利亚,并通过画中人物的分离结合,黑白明暗等效果勾勒出这幅画隐藏的深层的东西,男、女性生殖器官符号——“∧”和“∨”,从而提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自然的男性和女性的平衡。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要旨。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争取的是人性的爱,公义,平等与自由。再回过头来看看书的开头谈到的郇山修隐会成员——达.芬奇,雨果,牛顿。达·芬奇,惶惑信仰与科学的冲突,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牛顿,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一个信仰忠贞的基督徒;雨果,在个人作品里揭露教会制度的腐败,透露出为爱为平等自由而战的文学家。一边是艺术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艺术文化作品,一边是在对整个人类文化史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一边隐隐约约的透露出男女性的平衡思想,一边提出自由与平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在对人类的历史上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深切的关注与思考。遗憾的是作者仅仅把它当作一种关于情节的衔接密码,所以写的并不深刻。

    在《达·芬奇密码》里,塞拉斯成了宗教中“原罪”论里的一个典型,他苦修,杀人,然后更加痛苦的苦修,禁欲,希望在与耶稣同样的痛苦中忏悔自己的罪恶,他的灵魂束缚于宗教,但是戏剧性的枪伤了他心目中神圣的主教,他会解脱吗?麻木而愚蠢的他能解脱于监狱,但他能解脱他自己的信仰吗?生活好像在愚弄塞拉斯,他的精神信仰就这样轻易的被毁灭了,他何去何从?从起点努力,到最后却发现又回到了起点,就像《维特鲁维人》的那个大圆圈。当索菲·奈芙知道她走遍法、英两国所要寻找的秘密,竟然是她自己的本身,当主角兰登为圣杯的秘密从法国卢浮宫到英国的圣殿教堂,而到最后再回到卢浮宫,故事的主线再一次的画了“圆”。没有什么图形比圆更和谐,更圆满也更奇怪的了。就像人生的信仰,使你生活和谐,圆满,但也充满着一种难言的奇异。

    从中世纪的宗教统治西方文化到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教会的控制,建立起以人为本,理性思维的风尚,再到现代社会科学与宗教上帝就成为服务于个人利益,尤其是服务于资本增值的有力有效工具的时候,很多西方人感到面临信仰危机。无论是宗教根源与理论,还是人文主义,女性主义,都是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对于信仰的探索与抉择。而这本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对信仰问题的关注。兰登说过:“唯一重要的是你的信仰”,“为什么人和神非要二选一呢?”,“你能毁灭信仰,还是给信仰一个新生呢?”。这必将会引起对目前社会的信仰问题的探讨。

    总体来说,《达·芬奇密码》并不能算是一部纯粹性的关注信仰与宗教的现实主义文化小说。在对宗教、艺术、历史描述中,真真假假,并且它在对社会信仰问题与西方历史的探讨上不够细腻深入。作者更多的是注重情节的紧迫,惊险,刺激与生动,而在书里讨论的文化与历史上,作者是通过个人想象与历史进行捏造。作品的自圆其说,是经不起读者慢慢地斟酌、品味。它只能算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通俗大众性的小说,读过一遍,知道内容情节便可以了。但在迄今为止浩如烟海的悬疑惊险的通俗小说中,《达·芬奇密码》是独一无二的,它能告诉我们,无论宗教的起源如何,无论你是神或者人,追求你的自由和平等,坚持你的信仰;无论是教徒或者异教徒,都应该像《圣经》里的“博爱”论说的那样,在生活中,爱自己,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