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有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见夕阳是美好的,只是黄昏不解风情,来得太快。我不是黄昏,时间也只是下午三四点,离黄昏到来还有一段时间,然而,我却见到了好多“夕阳”,人生的夕阳,不如想象中美好的夕阳,寂寞冷清的夕阳。我没有做梦,我清楚地知道,我现在在一个叫做养老院的地方,以团日活动的名义,看望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感受着夕阳的寂寞。
坦白说,养老院的环境不错,硬件设施也齐全,只是里面的消毒水气味稍微浓了一点――为了老人们的健康也只得如此。老人们住的那栋楼一共有八层,还算崭新,周围是一块很小的园林景观,有绿树,有亭台,有水池,水池里有鱼,活蹦乱跳的锦鲤。一见到有人走近,便昂起头朝我们游来.
然而活动室里就没有这么生机勃勃了。一群老人,白发苍苍的老人,团坐在黑色的椅子上,看我们表演那谈不上节目的节目。在台上,我们成了风景,老人们眼中的风景,新奇,新鲜。殊不知,老人们本身也是一道风景,饱经沧桑的风景。在我们的心中,每位老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一本书,一本深沉耐读的书。书的主线叫做生命,序为呱呱坠地之时,跋乃风烛残年之际。对我们的节目,老人们没有笑,即使有也只是嘴角稍微咧开一道小缝,接着便不由自主地以极快的速度闭上,一切都是那么的迅速,那么的难以觉察。我不知道他们为何不笑,或者怕别人看到他们笑,莫非他们觉得自己不能,甚至不配,就因为他们是老人,传统观念中应该看破红尘的老人?抑或有着某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泪早已滴干,笑容也跟着冷藏?
我没有继续看下去,我不忍心。我选择了逃避,跟同学到八楼擦风扇,没想到,本想逃避的我却要忍受更残酷的面对。八楼很高,但有电梯,只是很慢,想来也是老人专用。好容易到了八楼。天,并不宽敞的客厅里竟然并排坐着十几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起发呆,有的还要用隔板固定方能坐稳,双手却在不停的颤抖着。我忙向他们问好,虽然有点胆怯,但还算礼貌。从老人们那呆滞的眼神,僵硬的表情,呆木的动作,迟钝的反应中,我感到了一种隐含其中的寂寞,有点凄清,又有点无奈。这种寂寞难道是生命尽头的必然,或者称为定数?老人们开始只是神情麻木地点点头,然后继续发呆,或者静静地看我们擦风扇。当得知我们的身份后,他们便争先恐后地与我们交谈。原来刚开始他们将我们当成工作人员了,可是为何是工作人员他们就不想说话呢?我不知道,也无从得知。当一位老奶奶拼命和我搭话,诉说着她年轻的往事时,我只知道这些老态龙钟的老人们是多么渴望与人交谈,哪怕只是静静的倾听或者偶尔回报的一丝微笑,就已足够。很庆幸,今天有我的倾听,有我同学的倾听,但是,明天呢?还有以后……
夕阳依然会寂寞,只是,一切与黄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