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08三下乡】(散文)泪洒徐闻

文字:雷荷芸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07-21 点击数: 分享至:


  是谁,就着熹微的晨光起身?又在烈日下匆忙地奔波?她瘦小的身躯,是骄阳下细长的竹竿,投在坎坷的黄泥路上,走过坑洼颠簸。是谁,在月华初上的夜晚,就着昏黄的街灯学习?在万籁俱寂的时候,才能得到片刻的安息。

  噢,是你啊,徐闻的孩子,我最可爱的学生。
    若说在电视上、书籍上看到那些贫穷孩子的故事,总能勾起小女生无限的同情和嗟叹,那么如果有一天,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孩子就这样鲜活的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过去的嗟叹,也只是嗟叹而已。因为那些毕竟是故事,即使真实,也离我们太过遥远,太过模糊。
    史铁生曾说过: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可是今天,在徐闻,这个坚强的孩子,让我们都感动不已。
    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啊,花一样的年华,却要负起生活的重担。
    女孩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就如所有故事中早当家的孩子一样,父母为了维持生计,双双外出打工,离家而去。留给她的,是四壁如洗,和众多年幼无知的弟妹。
    即使每天日出而作,披星戴月,也有堆积如山的家务活等着她去完成啊。
    晨起,要给几个孩子准备早餐,嘱咐他们上学。
    回家,要服侍爷爷奶奶穿衣吃饭。
    晚归,还有洗衣打扫喂养种菜不能一一而足。
    她唯一能挤得出的少得可怜的时间只是在那天刚亮的一小会儿和在那些月光明亮的晚上。只有那时候可以用来学习。因为到了深夜,县里的灯都已经熄灭,赤贫的家里也供不起每月的电费。她只能借着白天的那点熹微的晨光和夜晚那片如水的月光学习,即使睡眼惺忪,疲惫堪。
    但是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坚强的孩子并不是企求得到老师的同情。只是希望老师能帮她补一补因此而落下的课程。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如何能不被打动?
    如果说平时写的文章里时不时出现的郁闷、痛苦,只是我们这群都市里孩子的无病呻吟的话。
    今天,我们在徐闻,见到了真正残酷的现实。
    可是,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它的,不是我们,而是这个可怜的孩子。
    其实,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用可怜这个词呢?她是那样的坚强,生活的重担压不垮她纯真的笑容,也压不垮她遥远的大学梦。她一直在默默努力着,用一种不屈的姿态睥睨困苦。也许在她的眼里,生活根本就不难过,因为她已经习惯坚强。
    还记得那首感恩的心吗?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当天空放晴的时候,雨燕出来高歌,阳光灿烂,照亮每一个坎坷。
    今天,我们心中的泪,洒在徐闻。
    为着这个孩子,为着众多孩子,也为着我们曾经的不成熟。
    今天,我们心中的笑,也留在徐闻。
    为着这个孩子,为着众多孩子,也为着我们知道了生活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