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散文)生命的河流

文字:李哲泓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9-06 点击数: 分享至:


泛着温暖的微波,静静地流淌,

仿佛前生的月光,仿佛故乡。

                                      ——杜涯

  破晓的鸣笛打破运河晨曦的宁静,运沙船缓缓地划过河面,身后是一轮一轮荡开的涟漪。太阳的微光播撒在河面上,河水仿佛镀上一层金,温暖、柔和。千千万万个忙碌的日子都是这样在运河上开始的。

  家,从未离开这条运河,这条贯通南北的动脉。“京杭大运河全长一千八百千米,始建于公元六百零五年,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临安(今杭州)。”这些是自幼便熟谙于心的数字和史料。运河自然不及西湖风雅,这里没有文人骚客,没有才子佳人。她自通航的第一日起就勤奋朴实地荷载南来北往的商贾和物资。现代人在今天便利的交通环境中也许是难以体会北方人能吃上菱角,南方穿上皮靴的欣喜,但是,千年以前,就是这样的一条水路打破千山阻隔,送来一份朴素的欣喜。所以,每每念起皮日休的诗句“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总会主观地扫去隋炀帝的暴虐,对他无端产生一种感激之情。

  我熟悉运河的每一个早晨,仿佛生命的故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一样。贯看河上日日不息的船只,船上的女人用河水洗着船身,孩子们蹦跳着同河流赛跑。那些柔软的波浪起伏地呼吸,编织着每一段关于水乡的潮湿回忆。中国人的老话里说“血浓于水”,但我却总觉得水就是血,是流淌在我身体里面的澎湃的生命气息,从永久的过去流向永久的将来,身上还带着祖先的印迹。幼年的我满带羡慕地听祖父讲“十里银湖墅”的盛况,听父亲和叔叔讲他们的六十年代,讲他们在夏天的河水里嬉戏的清凉,还有那些把拱桥当十米跳台的稀奇故事。当然咯,我也有自己的“亲密接触”,比如那年夏天的暴雨后,河水漫上小小膝盖,踏水而走的欢愉,又比如一艘汽油船泄漏,水上着了火的奇观。运河便是如此市井气的。与一个个平凡的生命相关联。也许每天都只是庸碌而繁忙地流淌,却始终是水造的温柔乡,给了生命一席碧波。

  现代城市总是日新月异地变化,古老与现代之间往往会有一个取舍。我们的确是需要更舒适的生活,所以当一个个火红的“拆”字爬上运河人家的墙头,失落和迷惘中总带有些许期盼,仿佛十年或五年的改造后那杨柳依依,高楼次比的景象能够在瞬间出现,可这番新旧之变中总归是有苦痛的。多少老树的拔起、迁移,多少粉墙乌瓦的老宅在顷刻间化为乌有,从此童年的跳房子游戏再也无处去寻觅它的影踪;又有多少个人家的争吵,为了去还是留的抉择;又有多少老人放不下这故土的依恋,郁结的病症中远离世间。时代的变换也正是这番消逝中,我们向前行走,去看新的生活,新的变化和新的欣喜,留下浓浓的回忆化在一顷波涛之中。

  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内河航运的终点站,但却是我生命河流的起点。这里是盘根错节的生命所在,是温暖厚重的情感依托。现代的时尚大都市都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往往生活在此处,但是灵魂却悬浮在半空,没有归属感。但成长于运河的我却总是觉得自己是有根的,这根就深深扎在这一脉河流之中,这是我生命的河流。我爱这河流,爱得深切,情到深处连语言也苍白无力。这是飘渺间都有的思念,是夜半梦醒时黯然的泪水。我了解这河流古老的历史,贯看这河流不息的生活常态,亲历这河流点滴的改变,她流淌在我的心田上,血液里。

  我是一个年轻的人,但却拥有烙着运河印迹的古老记忆。但所幸的是我新鲜的生命看到了运河的时代变化,看到了青青的杨柳枝头,整治一新的仿古建筑,修葺之后的桥头堡,每日里更为繁忙的船队。我仿佛感到莫名的欣喜,这河流恰似从隋朝流到了此刻,又不息地奔腾向将来。孔子云:“生无所息”我以为运河这条人类赋予她生命的河流便有这般的精神,不息的流淌着。而她又把生命赋予我们,让那不息的生命万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