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散文)夹缝中的文化——访港见闻

文字:原蓉洁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3-16 点击数: 分享至:


  车缓缓地开出了青年广场,行驶在了狭窄但不拥挤,人头攒动但秩序井然的道路上。车窗边又闪现出了来时的情景:两旁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直插云霄;茫茫大海之上,一艘艘油轮穿梭驶过。近岸处,大大小小的船只连成一片。海的对岸依旧是挺拔的楼,隐约地闪现在薄雾之中。楼的前面便是跨海大桥,一座架在另一座上面。大桥上,一辆又一辆的汽车飞速奔驰着……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心中不由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是的,四天的访港交流活动在昨晚的Farewell Party之后正式地画上了句号。昨夜,大家绕着那个静美的空中花园,玩着,笑着,畅所欲言,久久不愿睡去。今天,在这一刻,我们即将离去,离开这个让我向往,让我惊喜,更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

  我不禁自问:是维多利亚港上流光溢彩,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吸引着我吗?是旺角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夜生活让我留恋吗?或许是,但或许都不是,是香港,这片岛屿独有的气质,独有的文化吸引着我,而我将这里称之为“夹缝中的文化”!

  刚进香港,抬头仰望两边林立的高楼,不觉有些头晕。家家户户的房屋像火柴盒一样叠在一起,没有几家有阳台,洗好的衣服也只能挂在窗下的防护栏上。两座楼之间似乎伸手便可以摸到对方的窗户,看后让人压抑,让人窒息。然而,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却塑造着一种不一样的文化。所以,我喜欢把香港人比作石头夹缝中生长出的一颗幼苗,在有限的空间里,顶着压力,茁壮成长着,迸发着无限的活力。它决不满足于眼前的这个小石缝,而是经常抬头仰望,寻觅更加广袤的天空。

  我们居住的地方是坐落在柴湾的青年广场。没想到如此幸运,我们竟然成为它刚刚竣工之后的第一批客人。这里每一层顶都很低,但内部却设计精巧。走进去,如同走入迷宫一般。每次觉得已经无路可走时,轻轻推开尽头的那扇门,却又是别有洞天。走廊内,有沙发,有茶几,放置精巧美观。十三层的空地上,是一片空中小花园,绿草铺地,环境幽雅。看着眼前的这片景色,我就想,有时我们了解一座城市,可能无需去体验所谓的名胜古迹,仅是街头一隅,便可见一斑。也许是特殊的自然环境,也许是独有的发展经历,在我眼里,香港人总是把每件小事做到尽善尽美,在细节处彰显自己的精明与伟大。曾经看过一片报道说,香港人崇拜蟑螂。这种说法正确与否,褒贬之意暂不深究,但它这至少说明了香港人如蟑螂一般旺盛的生命力。香港,没有大面积的土地,没有丰富的资源,但它却可以让世界瞩目,被世人称为“东方之珠”。为什么?因为这里孕育着一种“给我一个缝隙,我便可以开拓出一片空间”的精神!

  香港真的很美,尤其是晚上,这座城市的魅力在华灯初上时,尽显无遗。那一夜,我终于见到了曾经在电视上无数多次看到过的维多利亚港。如同梦境一般,我竟能与她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心中的兴奋与欢喜无法言表。当夜晚八点的钟声刚刚敲响之后,维多利亚港上,便上演开一场灯光与音乐的交响曲。对岸的高楼开始在激光的装扮下变得五光十色,异彩纷呈。跳跃的灯光应和着动感而又悠扬的音乐,仿佛令整个城市都在音符与色彩中舞动。海水在微风中轻轻荡漾,水波掩映在灯光下,显得风情万种。什么是现代化都市?什么是时代浪尖的弄潮儿?这里,你便可以找到答案。我站在星光大道上,依偎着栏杆,听着喇叭中传出的英文解说,望着眼前被五彩灯光照如白昼一般的夜空,心情异常激动。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喧嚣浮华,你也无须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叹惋,因为它是一种纯粹的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茫茫大海,习习清风,楼宇林立,油轮慢行,光芒万丈,人影绰绰……你可感知你我的存在,感知历史的存在,感知自然的存在,这也许便是这种“夹缝中的文化”独有的特色吧!

  然而,盛景之下,这里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并非所有香港人的生活都如外界看来那样光鲜耀眼,舒适安逸。这是一个金钱社会,一个效率社会,每个人都在那矮小的屋顶下奋斗着,拼搏着,激烈的竞争似乎比狭窄的空间更让人人喘不过气来。他们每日步履匆匆,但却活力四射。他们用生活的节奏来换取着生活的质量。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这却同时是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们的目光没有因为空间的局限而变得狭隘粘稠;人们的思想没有因为资源的局限而变得唯利是图;夹缝中生存的人们没有不择手段,没有物质至上,而是尽己所能,关心着这个群体的发展。这次访港交流活动的主办方是ICAC,香港廉政公署,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ICAC就开始致力于反腐败的活动中,他们将曾经一度黑暗的社会变得重新充满公平正义。在打击腐败过程中,他们一视同仁,一丝不苟。在防治腐败中,他们不遗余力。他们热衷于公益活动,甚至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量身定做了一套所谓的反腐学习课程。试想,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青年人怎么不会有一种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呢?在介绍过程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就是,举报案件中90%的举报人都愿意在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这令我深深感受到,公民意识在这个夹缝中健康成长着,它足以让这颗幼苗变得强壮挺拔!

  四天的访港交流活动在我的好奇与欣喜中很快就结束了,四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然不是这短短两千多字可以描绘的,但“夹缝中的文化”几个字足以代表我对香港的认识,或许这种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捕风捉影,盲人摸象的层面,可至少是我亲身经历后的体会,因此作此记录,以飨自己吧。或许日后我还有机会再访香港,希望那时我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