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随笔)教学札记(二)

文字:吴兴光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6-02 点击数: 分享至:


  我国自古代孔夫子办学以来,教师就以教书育人为神圣职责。唐朝人韩愈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讲的就是教师的责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当然思想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我们现在讲教书育人,是强调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我们教师任重道远,对国家、对人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教书育人问题上,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两者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教书育人,亦可归纳为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红是指有社会主义觉悟,思想品德好;专是指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工作技能。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当年到外交学院给师生们作报告,其中专门阐述了外文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的关系问题。他说:我们要重视政治,也要重视专业,不能把政治和专业对立起来,而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他以飞行员为例,说飞行员如果只专不红,尽管飞行技术非常好,但是驾驶飞机叛国投敌了,这样的飞行员对国家和人民有何用?飞行员如果只红不专,思想觉悟很高,但是飞行技术却不过硬,飞上了天空再掉下来,这样的飞行员对国家和人民又有何用?所以,必须又红又专!
  尽管时间向前推进了半个世纪,当年陈毅元帅的上述话语仍然那样经典,那样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我们培养学生,如果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不敬业爱岗,玩忽职守,甚至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我们作教师的难道不要反思一下吗?从这个层面来分析,相对而言,育人先于教书,育人重于教书。因为假设育人未抓好,往往可能出“废品”,甚至培养出“蛀虫”。而假设教书教得差一点,后果无非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平庸一些,工作成就不那么突出,不至于产生太严重的后果。当然这是比较而言,不能绝对化。
  我们作为专业教师,教的是一门门具体的业务课,到底应当如何教书育人?
  教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的人格,这种影响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教师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2009年上学期我給国际经贸学院一个班的学生讲《国际商法》课,这一期间发生了金融风暴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我在授课中常常简要地谈谈当周发生的时事(偏重于经济方面)和个人的观感,重点宣讲中央有关经济方面的重要决策。十几周下来逐渐相互熟悉了,最后一课我讲述了自己从中专生到法学硕士、法学教授、法学院院长的人生经历,还有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受极“左”思潮影响犯错误的深刻教训等等,最后发出了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临别赠言给学生:幸福之花为勇者开,为勤奋者开,为自强不息者开!学生们热烈鼓掌示谢。两个多月后的教师节,我收到该班学习委员的手机短信,在此摘录于下:“感谢老师您在过去一学期里给我们讲授了那么多有用的知识,使我们不仅学到了商法,还学会了做人!”在我们教师盛大的节日收到这条和其他几十条类似的学生短信,我心中久久充满幸福之情、兴奋之情、满足之情,这是比金钱、鲜花、果篮或其他物质更宝贵的礼物!得此评价,吾复何求。
  给学生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因为必须真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有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我讲这些事情,丝毫没有炫耀个人之意,我愿意将自己人生的感悟毫无保留地告诉学生,别无他意,确实是希望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事实证明,由于可信度强,对学生思想会有所触动,肯定比只讲大道理效果好。
  专业教师是通过其讲授的业务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语都必须十分注意,万万不可误导学生。近两年我担任督导员,有一次听一位青年教师的课,他在讲引进外资的审批程序时谈到,最近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简称条法司)的一位巡视员(原副司长)被“双规”了,他利用职权串通一些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对外资的审批过程中受贿巨额款项等等事件。课后我与这位教师交谈,我首先高度赞扬了他授课的优点(他的课确实讲得挺好),然后谈到这则负面新闻。联系实际讲此事,对学生会有启发,这样是对的,但是要注意全面分析事物。商务部的前身是对外经济贸易部,因工作关系,商务部现任条法司司长尚明和其前几任司长我都熟悉,从袁振民到赵承璧、张月姣(现任WTO上诉庭大法官,1997年曾来我校作讲座,我校聘其为客座教授)、张玉卿(我国政府向WTO推荐的解决争端的5位专家之一,我校客座教授),还有副司长王振甫、李玲(我校校友,原70年代大学生)、周晓燕等等,都是忠于职守、又红又专的清官。如果孤立地讲那件事,有可能让学生“见木不见林”,在人们心目中向来响当当的外经贸部条法司,有可能被罩上巨大的阴影。腐败官员毕竟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干部是清廉守法的,对此应该有个全面的认识。我谈了这些看法后,那位青年教师当即表示赞同,说以后一定要注意全面表述。
  我们作为专业教师,另外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风,有助于奠定学生处事、处世的基本态度,这也许能让学生将此作风和态度沿用到日后的工作岗位,让学生受益终生。严格要求必须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最后的考试。从预习、听课、查阅参考资料、做作业、复习、课程实践、平时回答问题等直至期末考试、评卷、打分,都必须贯穿严格精神。在学生平时问问题和课堂回答问题中学生口头表达中的语病,还有作业中的错别字等等,都必须较真,及时纠正,一丝不苟。 “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教与学各环节高度负责的表现,对学生日后的影响无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