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散文)【明德手札】广州三地半日游

文字:明德读书社 钱昊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1-02 点击数: 分享至:


  新年第一天,没闲着,去广州市里走了一遭,乐在其中,收获不小,写篇类似于流水账的东西,记录这次游览。
  我一直都想出去走走,约了几个同学,但他们都不太感兴趣,我想那就算了吧,以后再去玩,早上我起得早,我临时决定一个人去市里面玩,拿了挎包,说走就走。
  我的目的地是中山纪念堂和陈家祠,这两个景点都是博物馆性质,我特爱逛博物馆,去到一个地方我都想去博物馆看看,那是了解一个地方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的好去处,深圳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澳门博物馆都有我的足迹,唯一遗憾的是当年去北京时没有去历史博物馆,下次去北京估计还得过好几年呢!广州的博物馆我之前已经参观过两个了,南越王墓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都很有意思。
  中山纪念堂可是全国闻名的景点,就像南京中山陵一样。我搭乘地铁直奔纪念堂,广州的地铁是略胜深圳一筹的。广州地铁报站用的是正宗英语,火车站就报:Guangzhou railway station,而深圳至今还是用汉语拼音,我第一次坐深圳地铁的时候,会展中心站居然报:Hui zhan zhong xin。这样的英语估计外国人听不懂啊!广州报站会把车站附近的景点、建筑、道路报得清清楚楚,比如:“列车即将到达广州火车站,请前往火车站、省汽车客运站、市汽车客运站、解放路的乘客做好下车准备。”这说明广州的地铁系统已经相当地成熟了。
  纪念堂是值得一看的,展出了广州近代以来许多杰出人物的珍贵资料,比如洪秀全、詹天佑、康有为、邓世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孙中山先生,也介绍了广东在近代革命史上的地位,从三元里抗英到省港大罢工再到国民党一大,同时纪念堂也讲述了广州对于中苏关系、中朝关系、中越关系的重要性,展览史料详备,叙述准确,可看性非常强,把一个人杰地灵的广州全盘托出,各个展览章节均围绕孙中山生活的年代前后展开,很好地突出了中心,光就展览来说,我给它打满分。
  游了一趟纪念堂,生发出好多感慨,这才是旅游的收获呢!走马观花,上车睡觉、下车乱逛的旅游根本不叫旅游。
  从纪念堂出来我就往陈家祠方向去了,中间要换乘一号线,那是广州最早的地铁,用的还是德国西门子的老式列车,电子化比较差的那种,现在好多城市都用上了我国南方机车厂的现代化列车,不由得让人感叹我国经济的发展之快,我国能造自己的现代化列车,这是让我们感到骄傲的。一号线人可多了,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没有立足之地”,我下车的时候是连挤带挪出去的,这也是一种减肥的办法吧。
  出站了,从地图上看到上下九步行街在附近,心想在广州没去过上下九就像到北京不去王府井一样可惜,我得去看看。上下九人更多,活像放大版的地上一号线,比深圳东门还热闹,可惜真正的老广踪迹已经不明显了,老广州的西关风情我也没看出多少来,这里俨然变成了一个做外地人生意的地方。哎,骑楼的风采被掩埋在一间间珍珠奶茶的店铺里,大青石板路被章鱼丸子的油渍污染,一条承载广州文化的路就这样蜕变了,这大概是全国各地的通病,杭州的清河坊就是一个例子。
  还好,陈家祠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我对民族文化的担忧,陈家祠又名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里面展出介绍了广东各地的民间工艺,有佛山陶瓷雕刻造型艺术、潮州镂空木雕、东莞砖雕,岭南核雕,件件展品精致之极,让人惊叹不已,有一件潮州镏金镂空木雕,层次分明,立体生动,体积大却显得很有灵气,太厉害了,难怪周总理都要赞叹岭南的民间艺术。还有佛山陶雕,那兔子栩栩如生,我一开始以为是动物标本,陶雕师傅把兔子的毛都雕得像真的一样,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虽说有些手艺面临失传危险,但通过展览我可以看出广东各地为了自己的城市名片,都在积极扶持这些艺术,这确实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保护。
  走了大半天,很累,然而这次出行很值得,收获了好多东西,下次我还得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农讲所和省博物馆看看,希望还能有更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