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影评)船歌与传说

文字:1989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12-12 点击数: 分享至:

  
  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呀/迎着风儿随浪逐彩霞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随着歌儿划向梦里的他/嘴儿轻轻唱呀不说话呀/水乡温柔向那梦里的画/嘴儿轻轻唱呀唱不休呀/年华飘过歌声似水流/船儿摇过春水不停留呀/摇到风儿吹波天凉的秋/船儿摇过春水不停留呀/鱼儿双双结伴水底游/谁的船歌唱的声悠悠/水乡温柔来到天凉的秋

  以上这一首《船歌》,演唱者齐豫,词曲出自罗大佑之手,很多人都听过,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它的出处。它的出处是一部二十年前的老电影,名叫《八两金》,导演张婉婷,主演洪金宝、张艾嘉。在台湾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衣锦还乡》,其实我更喜欢这一个名字,但似乎《八两金》更能凸显香港电影的市井趣味。
  电影的情节很简单。在美国做出租车司机的“瘦猴”,离乡别井十六年后,终于身戴“八两金”(金表、金链之类)回到了故乡台山,重遇儿时的玩伴表妹“乌嘴婆”。他们在经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二人情愫暗生,然而最后的结局却是表妹嫁给一个“金山佬”,瘦猴站在山坡上看着载着新娘的花船渐行渐远。 
  看到这部电影时很有些惊喜,不仅因为它细腻惆怅的情感、温淡悠长的乡愁,更因为电影里表现的那些熟悉的岭南乡土风物。夹杂着英文的粤语(“我听说有的人一生都没tra过vel的啊”、“原来你连ss都无ki过啊?”)、写着计划生育标语的墙壁、前院里养着的鸡、天井前挂着的祖宗像、小河中的木筏、门前的木棉花树、豢养多年的老狗、山上有漂亮花纹的石头……我从电影中,书本上见过各地许多乡土风情,像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越南的湄公河,英国的小镇,但从没见过现代广东乡下的风景。我想,大概只有香港导演才会把这个拍出来,因为粤港文化本就联系紧密,而广东人,却又太忙,搞艺术的本身就没几个,而且那个时候,“文艺片”的概念,大概还未进入广东导演的头脑里。
  电影中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但小波澜倒是一连串绵绵而来。从一开始认不出儿子的老父老母,到那十三封伪造的家书;从在“瘦猴”回来那一夜死去的老狗“花花”,到妹妹生下的所谓“哪吒胎”;从满口怪力乱神、爱抽烟的乡下接生婆,到“瘦猴”尴尬的相亲……一直到最后,“乌嘴婆”的未婚夫为她安排的漫天烟花,水边大榕树下“瘦猴”和她没有完成的接吻,“金山佬”为她布置的花船,“瘦猴”为她用身上的八两金熔铸成的金器。然而,这些亲情、乡情还有爱情,不正是每一个人生命中最重大的事件么。
  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几个场景,其中一个是“瘦猴”在船上醒来,看见表妹正在船头晒衣服。当时晨光熹微,水面风来,船行悠悠,传来“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呀,迎着风儿随浪逐彩霞……”的歌声,真是人美景美歌也美,如此温柔旖旎的水乡风情,怎叫漂泊多年的游子不心动。第二个是“瘦猴”醒来,发现老狗“花花”死去的情景。配上那惆怅凄清的背景音乐《轮回》,生老病死的无情,真令人倍觉凄凉。最后一个,是在乡间的小路上,“瘦猴”问妹妹还记不记得他离去前的那一天晚上,曾因为跟她抢“花花”玩而把她弄哭的事。妹妹的脸上一片茫然,她已经不记得了,本想赎罪的“瘦猴”只好怅怅地说“没事,没事”。这个情节令我想起鲁迅的《风筝》,哥哥想为当年毁掉弟弟的风筝向他道歉,但弟弟早已把这事忘却了。
  《八两金》这部电影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把“还乡”情结拍得很清新淡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阔别多年的故乡,令人欢喜也令人愁。不管是回忆与现实的互证,还是回忆与现实的错位,“物是人非”也好,“物非人是”也好,都不需要“事事休”的绝望。正如门前那条小河的日夜流逝,日子也在流逝,生活还在一天天的继续,心爱的姑娘虽然远嫁他乡,但儿时的传说竟也成真(传说台山以前是大海,山上还留着一条船。最后“瘦猴”攀上一个山坡遥望表妹的嫁船时,就看见了一个残旧的龙船头)。正如片尾响起的罗大佑的《传说》:
  天地的变迁,沧海与桑田,到底改变了我什么
  落叶与老根,故乡的风尘,是故事中的传说
  不如我归去,不如我不理,爱恨中付出什么
  不如用我移山,不如归我梦,今生今世,永不相逢
  ……
  在面对“逝去”时,人的心中其实不止有伤感,有惆怅,也有一种平静,因为在这逝去中,在个人的缺憾中,人更能领悟到更高、更广阔的东西,像人生、时间和空间;更能体会到天地之间某种古老的“永恒”,比如河上的船歌,比如山上的传说。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耐人咀嚼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