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作者描绘了世界夜晚里那些匍匐在大地上,艰难生存的人们的百态人生。这些可爱的人,在黑暗中,同一片天空下,环绕他们的,注定是凄凉而又悲伤,寒冷而又孤独的世界。每个人的故事或许不同但是作者刻画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共同点,用六个字概括来说就是:土地、夜晚、死亡。
土地
小说着重刻画的就是蒋百嫂,总是在没电的夜晚里歇斯底里哭喊,丈夫成为一座冰山,她注定永远不会温暖。人们总说矿难这么频繁地发生,是因为矿工总是在大地的身体里掏心,注定是不会有好下场的。然而在乌塘生活的人,很多世代都是矿工,这是由出生就被认定的生存状态,只为了养家糊口。包括集市中小食摊主死去的老婆,史三婆的鬼故事,卖扫帚的小女孩辍学还有被画砸死的陈绍纯……这些小人物在迟子建的笔下都是有灵性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无法承受的一面,但是生活仍在继续。
这样一些社会底层的人,生活的重力使他们永远伏帖在离大地最近的地方,他们的沉重,作者毫无保留地传达给我们。文章总是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味,你总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土地的描述:有土地长出来的庄稼、花草树木,由土地繁衍的人和动物……大地是一个神奇而且慷慨的地方,只要你往它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他会毫不吝啬地给你一个秋天的收获。因而,在最靠近土地的地方,总养育着一群朴实的人,他们的世界里发生的故事总是与土地紧紧地绑在一起。迟子建的文章里总是描写这样的一个家庭,一个人,一个动物,一种在靠近土地最为沉重的生活状态。可见,她对于这样的人们总是有一种温存怜惜之情的。
夜晚
夜晚在这部作品中是每一段悲剧发生的预幕,同时是结局的谢幕,虽然出现的次数很少,但是贯穿整个文本。夜晚,没有光只有影子,它只存在于内心有阴影的人的身上。夜晚,对于蒋百嫂,云领等都是有着共同意义的,他们都因为偶然的事故而逝去了最最亲爱的人,没来得及准备就被判处了死刑。这对于死去的人是幸运的,可生者却必须忍受这残酷。天人两隔,想念和回忆总是在夜晚中吞噬着他们,从此看待世界便多了一层凄凉悲惋。这样的人,这样的情感,迟子建的刻画是爆发式舒展的,环绕他们的,注定是凄凉而又悲伤,孤独而又寒冷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属于夜晚的。从这一层面上来理解“夜晚”的话,那么,地球的自转失去了任何意义,白天和黑夜没有了界限,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夜晚的世界里。就像迟子建在散文中写道:我的世界下雪了。
是的,她们的世界下雪了……
死亡
每一个作家在他的文章里都会出现一种写作的惯性,而作家本身的人生经历对这种惯性写法的导向起了很大的作用。亡夫之痛是文章写作的基调,因而死亡也就成为了这篇小说从头至尾深入刻画的线索。
可以看出死亡是作者写作的惯性。在这部中篇小说里,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死亡方式都出现过:车祸、矿难、被画砸死的,青霉素过敏、狂犬病发作等等。描写各种死亡的笔调是相当凄凉的。死亡,在作者写来,是一种戏剧性的东西,带有偶然性,但又无法抗拒。面对死亡,许多人是选择逃避的,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话要忌讳“死”字,从来都没有准备好去接受一个人的离去。
在中国的传统中,我们避讳死亡而不谈。孔子对死亡观点是:“未知生,焉知死?” 从开始就将生与死设置了重重的关卡,最终让所有人都认为死亡当真存在于生命之外,相当遥远,无法触及。可是这样一种“诚实的意识”最终使得我们在“死”面前相当的脆弱,一旦“死亡”出现在生活中,便是无止境的忧伤。
可见,迟子建在死亡的冲击下相当的恐慌和无奈。
面对死亡,在潜意思里,她选择遗忘,内心总在祷告这是一个魔术,总有一天她的魔术师会变回来。她的心一直在流浪,空荡荡的,直到在某个流动着黑色的小镇停下来,因为这个小镇里上演的一切人与事,与她的经历是如此的吻合。上天的安排总是赋予了她一肚子的心事,无处述说,只能用笔来疗伤,为已逝往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