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水马龙、全球变暖、房价飙升弄得人焦头烂额、压力巨大时,当加薪赶不上物价,老爸吃不起大蒜,月薪买不起一平米时,人们开始忙碌如同陀螺,不停旋转。于是,“微”,这个中文里美丽又实用的词解救了大家,它以短小高效省时省力博人青睐,微博、微新闻、微情书、微投诉、微小说等等,我们已经大踏步地迈入了微时代。
微时代的到来,催化剂是人们日益繁忙的生活,抑或这个太需要效率的时代使每个人失去了耐心,浮躁起来,急着呐喊,急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求在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中残留下自己的印迹。开复先生刚出了一本新书《微博,改变世界》,对于书名,有一点认同。微博的到来,使每一位或是草根,或是教授,或是愤青,或是哲人,或是以为自己文艺的青年中年老年们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发表对各种事物的看法,拥有数以万计的粉丝。微博,相对于从前辛辛苦苦在电脑前码字,敲出博文的日子来说实在是巨大的解放。不可否认,微博中有很多精华,言简意赅,见解独到,言辞精辟,以及那些引人入胜的微小说,结局往往会让人喝彩。还有非常流行的三行情书,简短感人,直指人心,潸然泪下。但不乏传说中的状态帝,以及有事没事有容量没内涵的围脖编织者,让人面对满屏幕没有信息量的更新仰天长叹。
优秀的微文化是一杯暖暖的拿铁,放在手边,很亲近,很方便。喜欢那些有内涵有思想的微博,不乏幽默却往往能引人思考。小崔在微博里曾经调侃,自己的酒肉朋友突然来电改作一般朋友,何故?最近涨价太猛,酒肉朋友做不起了。俞敏洪与李开复的微博往往吸引很多年轻人,而他们所写下的励志的话语,做人经验里的箴言,给予每一位年轻人意想不到的启发。也喜欢那些温情的微情书,主题不限于爱情,有亲情友情甚至是主人对宠物的怀念之情。记得有三行情书,让我感动良久“凝视掌心短短的生命线,自言自语是否真有命运,沉默的妻只是拿笔将它延续到手腕。”当真情溶于微情书,篇幅已不重要。
回望过往,先贤早已参透微的意义。薄薄《道德经》或是《庄子》却蕴含无限深意于其中,博大的中国古代思想精髓,一向走的都是言简意赅的路线,也正因此才有了文言文不可取代的魅力。试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或是“断肠人在天涯”的辛酸,抑或“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恸,只几字而已,却掷地有声,句句让人欣赏,让人浮景于目,让人涕泪纵横。悲欢离合,世间百态,离愁别恨,家国兴亡,都溶于诗词曲赋,或竟已思之成文,无一不增之一字嫌多,减之一字嫌少。春节回乡的路上,脑海里不停回旋的不是谁的微博,而是大唐贺老的微博“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即景写实,却又淡淡惆怅的回乡偶书,一偶,却让多少游子心头一潮。当今的微文化,倘若在登高观景时,想起的不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是某人的微博,才算真正参透微的意义。
不是“微”,就可以只短小而没有内涵;不是“微”,就可以三分钟一更新随时随地报道自己到哪里的心情;不是“微”,就可以毫无顾忌,不讲方式;不是“微”,就可以只求效率,忽视思想本身。信息爆炸的时代,无用的无聊的信息已经太多,何不编一条温暖实用的围脖,挡挡自己思想里的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