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悄然来临,毕业的气息越发浓厚。回想起去年十月开始加入找工作大军,到现在已经半年了。这半年对于我们大四的学生来说,既漫长又短暂。漫长,是因为六个月的面试历程,对身心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当然,对于那些早早就签到心仪企业的同学,这种挑战是不存在的。至于短暂呢,则是因为离毕业越来越近,似乎转眼就要与“学生”这个身份说再见了,从此,再也没有课要上,没有presentation要赶,乘火车不能再享受学生优惠价,再也不好意思跟家里人伸手要钱。我们不再是学生了,即将要离开校园,走进社会。
这半年时间里,同学之间交流得最多的就是找工作。有人意气风发,手拿多个offer,有人屡战屡败,忧心忡忡。有多个offer的人,不知如何选择,所以纠结;没offer的人,为工作没有着落而纠结。总的来说,我觉得大学生找工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几年,越来越多人喜欢拿农民工的工资和大学生的工资比较。而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农民工的收入都比大学生高。更有悲观者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再次兴起“读书无用论”的讨论风潮。对于这个,我还是乐观的,因为大学生具有后发优势,知识的价值终会体现出来。但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也深感压力。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过,压在年轻一代头上有三座大山。第一座是以“蜗居”为标志的住房和物质压力;第二座大山是以“蚁族”为代表的现实和理想的冲撞;第三座大山是以暗算为代表的来自职场的压力。我觉得简单来讲,这三座大山就是:房子、理想、人际关系。对于第一座大山,在当今中国这样的经济发展格局下,房价调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估计都不会有显著作用,住房压力将长期存在。对于第二座大山,“理想”这个词对许多大学生来讲已经变得陌生了,越来越多人已经忘记了理想这回事。大家都想当公务员,大家都想进银行,只因收入高,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是否适合。当然,大学生择业的盲目性,也与缺少职业规划、缺乏来自学校的指导、缺乏社会实践这些因数有关。和大部分大四学生一样,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我也不清晰,还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适合做哪一行。所以,我很羡慕和敬佩一些同学,他们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在别人一窝蜂考公务员、考银行时,他们不跟风,追求适合自己的有兴趣的行业。但是,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表达大学生应该如何谨慎地选择第一份工作,因为正如我上面说的,因为主客观原因,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我在这想要呼吁的,是我们大学生要有转变的勇气,有追求幸福的决心。我从身边的亲人、朋友等途径了解到,我们这一代人,有许多人不断抱怨工作,有的是抱怨压力大,有的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或者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因为现实的种种压力,他们没有勇气去换工作,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试问做着不喜欢的工作,纵使金钱再多,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还没正式走出校门,不知现实和未来的工作会如何改变我,但我希望我可以一直拥有不断改变的勇气,也希望所有年轻人要有不断追求幸福的决心!特别想对和我一样即将要踏上社会的毕业生说,毕业季,伤感无限。走出校园,依然年轻。常以幸福追问内心,让我们未来的道路更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