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随笔)美好的冲动

文字:黄燕仪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1-10-30 点击数: 分享至: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开始对理想生活的雏形有了一个轮廓想象,时间和热情,便是最宝贵的礼物。
  升上大三,告别大二的轻松自在,远离大一的喧嚣茫然,迎来的是新一轮困顿、思考和蜕变。
  如果说,大学就像一个迷雾森林,那么大一时作为freshman的自己,就是初入森林的探寻者。睁着好奇的双眸,在弥漫着浓浓雾色的丛林间摸索、碰壁、收获,但终究对森林有一种雾里探花式的迷惘。
  来到大二,对名目繁多的“树木”——社团活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走的路与之相差甚远,于是一一别过,开始“一个人的旅程”。读书,旅行,公益,自省,观照周遭,是大二一年的关键词。除了繁重的课程任务和意料之外的身体不适,那一年,“知足”“感恩”二词足以概括我的心境。
  而这一刻,以一名大三生的身份行走在熟悉的校园里,常常萌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绪和感怀——这就是我的大学吗?走得如此仓促和始料未及。这便是我们的青春吗?像张晓风说的那样,无论怎么过都觉得浪掷。
  有时候,我坐在偌大的课室里,一阵风吹来,将窗帘鼓动得呼呼作响,几束阳光伺机溜进屋内,投映在我面前摊开的书本。而讲台上,老师还在就某篇艰深难懂的外文财经报道,滔滔不绝地分析和点评。往往就在这样的时刻,我不自觉地出神了。窜入我脑海的,可能是某条从未见过,正汩汩流动的小溪、某个陌生的温暖笑容、一张锈迹斑驳的老式单车或者是一个装着水,盛着白色玉兰花的小碟,诸如此类。这些意象,听起来千奇百怪,却让我着迷万分。我把它们归结于一颗敏感之心的想象力和天性中的念旧情节。
  嗯,在烦闷乏味的时刻,适当地放空自己,去想象的世界里徜徉,是我寻找快乐途径里的一个小小秘密。
  更多的时候,我流连于高高立起的书架间,近乎贪婪地寻觅一本又一本能够带给我新视野、新体悟的书。从一个纯文学的爱好者到一个无论对哲学、美学乃至新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都萌生了兴趣的深度阅读者,这是两年多来我最大的蜕变之一。然而,知识正如一座迷宫,你发现一条路,两条路,三条路甚至更多后,你就会越发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无知。但是,阅读的魅力,并不会因此而消减。因为探索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的确会渗入心灵,滋养气质。也就是说,你爱阅读,而阅读会让你更美好。
  每当我穿过教学楼,路过语心湖畔,总能看见马克思塑像旁的草地上,那一、两个“面朝湖水,背靠伟人”的读书人,专注地仿佛忘却了周遭的一切。微躬的背,隐约的侧脸,无形中散发出认真的迷人气息。
  如果要列一个所谓“大学必做之事”的清单出来,我一定会将“自主阅读”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如果在大学不自主阅读,那就错失了一个“修得学问,养成人格”的极佳机会。如果不自主阅读,就难以感受到世界之大,之缤纷,只能局限在自我的小小天地。
  其他的时候,和每个人一样,我也有属于自己的困顿和迷惘。这几个月来,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莫过于未来的去向。大三的我们,宛如走到迷雾森林里一个全新的分叉路口,前方有三条路等待我们的抉择——考研,留学,就业。其实,每条路都有各自的不易和精彩。如何抉择,应当听从心的感召,而不是盲目地跟风。做决定之前,问问自己,我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哪条路可以抵达,就勇敢地走下去。也许,一年多后,你会坐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里为考研作最后一击;又或者坐上开往某个异域学府的航班,心中充满期待和难舍;还是,往返于各大招聘场,和千万毕业大军一起网申、笔试、面试,切身地感受竞争的压力。无论是哪种情景,只求忠于内心,勇于面对,敢于接受。
  而现在,我想做的,仅仅是认真且满怀热情地去珍惜所剩不多的大学时光。朝着心中的方向,去看,去听,去写,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
  我希望,自己永远能怀有一种美好的冲动——去发现、表达和分享。
  一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