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中略带凄怆与伤感的歌声翩然入耳。心底里是轻轻地在叩问:离别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愁滋味。
霏霏细雨,水样春愁。曾几何时,我走过了青春的最后一站——雨季。17、18岁的年纪中,只觉得无法解释的忧伤的雨下在心灵的清波上。我听见,清音流转于记忆的彼端。
蓦然回首,模糊惆怅。雨,潇潇澌澌,淅淅沥沥,滴滴答答。透过如烟如雾的雨,是谁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的活泼身影?雨幕下,玲珑之心敲打出简约的五音弦。
瓢泼的红雨,折柳相送的泪眼只属于骊歌。长亭晚风急,寒蝉凄切鸣,骤雨才初歇,执手告别却无语。邈邈千里烟波,沉沉无情苍天,在这一冷落清秋时节里,多情的柳永只有借酒消愁,可离愁却“迢迢不断如春水”,于是,一曲《雨霖铃》挥泪而就。思念如红莲,血一般流泻,火一般喷薄。巴山夜雨,共剪西窗的温情,亦懂。青春的雨季笼罩在别离中。感伤在心中,有一些。
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芭蕉,枕在易安的秋梦里。双溪舴艋舟再也载不动她的许多愁。黄昏,温柔而凄怆;冷雨,点点又滴滴,梧桐怎能解她愁?这个黄花般瘦弱的女子在“雨横风狂三月暮”的时节里,只能叹息“无计留春住”。破碎山河,单薄爱情,惊世之才,在“才藻非女子事”的封建时代里,易安注定是孤独的。试问易安愁有几许?恰似梅子黄时雨,滴落心头。
雨丝夹杂着的淡淡哀愁里,却是我对自由的渴望。消逝的美好,在青春的另一头被雨召回。
杏花、春雨、酒家,是怎样的一幅绝美与和谐的山水泼墨画呢。无数次在窗前,凝视着雨丝,心思游游漾漾,陷入遐想中——下雨了,一个孩童戴着一顶斗笠,满心欢喜地跑出家门,在有水洼的地方,故意溅起雨珠,感受雨的清凉。直到眼前出现湿淋淋的酒幌,帮大人们打俩钱酒。回家的路途上,还摘下了斗笠,在斜风细雨中,哼哼唱唱。一场好雨,是青青河边草的时节里最美的风景。

“听听那新雨,闻闻那新雨,嗅嗅那新雨”,在余光中的散文中似乎能感觉到雨滴滑落于鼻尖上,忽地地闻到了丁香花香。在那长长的寂寥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在彷徨和彳亍。着一身淡青色的旗袍,上面绣着点点淡雅的白花,于雨中哀怨。油纸伞上承载着的韵味悠长的细雨哀曲,弹奏在青涩的朦胧爱情季节。
太息般的目光,莫知名的惆怅。好雨能了然时光的流淌。“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如今听雨僧庐中,鬓已星星也。”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轻灵、飘逸,予人最质朴的感动。
年华淙淙流淌,细雨绵绵长长。
雨,唯美的境界,是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