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随笔)鼠论和猫论

文字:刘先敏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10-05 点击数: 分享至:

 

    猫和老鼠,曾经带给我们童年无尽的欢乐;猫和老鼠,千百年来不断上演着的自然法则;猫和老鼠,既是一场持续的游戏,又是一场绵延的斗争。但我无意于这游戏抑或斗争,我所讲的鼠论和猫论,既非鼠如何逃猫之论,也非猫如何捕鼠之论。吾之论,乃两句话之后的人生之论。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此为鼠论。对于如厕这件小事,常人不会想太多,更不会想着用如厕这点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然而李斯却不是这样,他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到到厕所里来的人或狗,就都仓惶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优哉游哉地在米堆里嬉戏交配,却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于是,他感慨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确实,环境对人或物有着重大的影响。李斯继续思索,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这句话想来也有一番道理。记得教基础会计的老师说过,能到广外来的人,其实都差不多,至少从录取分数上看,是差不多的。没有谁特别聪明、特别厉害,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大学四年过去了,人人却变得不一样——关键在于谁更努力,谁更肯用功,好好抓住、把握这四年。诚哉斯言!在广外也有一段时间了,我能感觉到,广外这个大环境里,有着多种多样的小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机会:有宅宿舍的、有走公益路线的、有搞社团活动的、有玩自己喜欢的协会的、有泡图书馆的等等。要处在哪种环境,每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
    对此,有人要提出批评意见了:你李斯提出这番鼠论,无非是想要过仓鼠一样无忧无虑的高品质优等生活,以环境论来掩盖自己虚荣、追求富贵名利之心,是功利主义的表现。这样批评的人,其实是很没水平的人。我们要看到,李斯活在战国时期,当时人人争名逐利,看看那些纵横家、那些巨贾,李斯当然也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从一开始,我们认为他很功利,这也正确。但后来,我们会发现,其实他是在实现自己法家思想的政治理想,其所作所为多利于千秋万代。李斯先是拜荀卿为师,中途结识韩非,后辞别入秦,偶遇郑国,游说吕不韦,借王绾硬见秦王嬴政;秦王嬴政被其大统一论所服,任其为郎中令,后一步步上升,终至千古一相。李斯辅佐嬴政统一六国,废分封,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到了晚年,与赵高的结合虽令其声誉受损,但总的来说,其功大于过。假使李斯活在现代,仍批评其功利主义是不公正的。看看现在,功利主义之风不亚于战国时期。
    环境能够影响人,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影响人的内心起作用的。李斯知道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追求功利不排除在外,但不能为功利而不择手段。李斯在其爬往大富大贵的仕途之路上,没有忘恩负义,没有穷奢极欲,他是为秦国、秦朝是做过有功之事的。所有这些,都与他的才能、与他善于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分不开。他深信自己生平所学,他看准了嬴政所营造的气场环境,他知道嬴政需要他。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此为猫论。本是一句通俗易懂的民谚,邓小平却赋予了它深刻的内涵。能否捉老鼠就是判断猫好坏的标准,才不管猫的毛色、性别、品种,这是一般人的理解。在“文革”后,举国在争论中徘徊,一如在封闭的湖泊中拼命划桨,波浪喧天而不见船前进。邓小平认为,搞理论争论,就会贻误时机,错过发展机遇。空洞的争论无济于事,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应该大胆地实践,大胆地试,先不要下结论,干了再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婴儿不迈出第一步,是永远都不会走路的。整天争论着远大的前程,整天考虑着婴儿走路不稳摔跤会出问题,这是在浪费时间,是在放弃机会,是在坐以待毙!猫论一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邓小平的设计下终于走下来了,走出了成就,走出了气魄,走出了未来。
    猫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改变了过去凡事都要先以意识形态考量、凡事都要先从政治着眼、凡事都要先问问教条的思维习惯;对于个人而言,那就是不要忧郁,不要悲伤,不要杞人忧天,不要怨天尤人,而要踏踏实实,勤恳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先做了再说。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诚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却也与大学生不愿干有关。才走出校门,就漫天要价,不肯从基层做起,不肯脚踏实地地做下去。我们也听说过,今年在找工作,明年还在找工作,等别人在同一个工作上做出成绩来时,才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百不堪。
    猫论是一种实用主义哲学。当这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结合起来时,道德便被彻底地晾在了一边,就如海中的鱼被留在沙滩上,难逃死亡的命运。当下,普遍有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之感,与这两者结合是有一定关联的。什么能够赚钱、什么来钱快、什么获钱省力气、什么能留住钱,我就干什么。很多事情,能用金钱摆平的,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我才懒得走道德、法律程序呢。所以,腐败来了,强拆来了,环境破坏来了。就连一些大学生,为了奖学金、为了出国手续办理顺畅、为了保研等等,凡是对学分有利之事,不管自己喜不喜欢、有没有意义都去做,哪怕是花点时间去听一个无用的讲座也愿意,专业课上老师点名时反倒不见人影。
    李斯能够认识到环境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他不断努力,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他的一生,就是在找最适合自己的环境的一生。他不受困于环境,还能玩转环境。邓小平告诉我们要做了再说,不要做无谓的争论。守着本本、拿着教条,只能误国误民。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解放思想,积极行动,用自己的行动选择最适合自己、自己应该处的环境,最后改变环境,改变世界。
    李斯从一个小吏,摇身一变为千古一相,其思想必超越从前,其眼界必深邃高远,而其几十年的历程,又非其努力行动而不能得。小吏之时,他在战国;千古一相之时,他在封建王朝之始的秦朝,其中之变化,不可谓不深刻。邓小平在“文革”中为打倒之对象,在改革开放之后为全中国之掌舵者。他掀起解放思想之风,在“两个凡是”的僵化环境中选择了改革的小环境。他的积极行动使得小环境不断出现。从此,改革春风吹满地,春天故事写不断。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整个中国环境大变。对于我们大学生,仍然要有解放思想的精神,师兄师姐的经验可谓多矣,难道师弟师妹们就得不断重复他们走过的路吗?大学生态环境固有我们每个人不适应之处,比如当年调配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我们能够找到最适合我们的而且我们自己也应该处的环境,当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也许也有这样一层意思。大学也会有迷茫的时候,迷茫之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有所作为。不要担忧前途怎样,不要考虑成功失败,不要迷信所谓的成功学等书本、教条,just do it!也许有一天,你会改变中国整个教育环境。
    鼠有鼠杰,猫有猫王,无论锦鼠,还是御猫,之于人生,和谐共生才是真,知行合一才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