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散文)暗夜歌唱

文字:田若溪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11-13 点击数: 分享至:

    

     伫立凝望,窗外,树影斑驳。今年夏夜,依旧少却她的歌声。
    也许是更喜欢热闹吧,二楼的阳台就那么直愣愣的面对着街道,五米开外便是马路。汽车碾路声、电动车刹车声、更年期妇女的吵架声整日鼓噪在耳畔,加上炎炎酷暑,更是令人难以心静。
    这里是浮躁嘈杂的,但路旁高大的梧桐却以绿意平添了一份祥和,为钢筋水泥沉淀下生活的安稳。习惯后,虽卧室紧邻阳台,倒也无碍于睡眠。入夜,更年期妇女变为醉酒的大叔,爆破音的吵架变为五音不全的歌声;电动车和汽车分别换作浪荡子弟的摩托车和瓜农的拖拉机,或呼啸而来,或“突突突”渐弱而去……
    如果没有她,我会以为,这,便是这里的全部声音。
    那是又一个燥热的夏夜,拼命熬夜的我已经患上鼻炎而犹自不知,提笔半小时,桌上的纸团便已垒如山高。喷嚏连天间,一声小心翼翼的“布谷?”突然响起,也许沉默便是其所需要的最好答复,半饷悄然,在夜幕下,陌生的疑问变为高兴的咏叹:“布谷!”接着,同样的时间间隔与规律,“布谷”声却愈加饱满而自信,如一位害羞内向的歌唱天才,只有在万籁俱静、无人欣赏的时候才敢放声歌鸣。虽然这位“天才”有些特殊——她所有的歌词,不过是“布谷”,但她的“布谷”,节奏是如此精准,像是计算过时间刻度的黄金分割点。一声声“布谷”,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空灵飘渺,深远悠扬,浸染了城市的夜色,渗入人们的梦乡。
    停笔转头,欲拉开窗户去寻找那被阴暗树影所遮挡的歌手,却又不想惊扰了那专注的灵魂。远来是客,非礼视之绝非待客之道,索性听之任之。午夜12点,歌手仍没有歇息的意思,而我却撑不住了,上床后,发现其歌声竟有神奇的催眠效果,人声车声都成了装点似的陪衬,不用费神躲避。
    一夜酣觉,起床时“布谷”声止,而脑海中却仍在描摹她的倩影,那会是怎样的一只鸟呢?
    子规啼血也许是被游子文人灌注了太多自己的悲哀了吧 ,其实空谷传响般的“布谷”不仅仅拥有孤寂。无人赏会中执着于自己的韵律,一如既往,清高自守,深远悠长,又怎会仅仅是“不如归去”的凄惨和“快快拨谷”的充实?
    从未听过能与之相媲美的鸟鸣。白日梧桐树上的鸽子乌鸦扎堆乱叫,生机有则有矣,怎奈自己一展歌喉的同时还要不断抛下“白色炸弹”,惹得路人躲闪不及就一肚闷气;上学路上人家有养鸟的,多为麻雀,但欢快的“叽叽喳喳”还未飞去多远,便被冰冷的笼子挡回,变为痛苦的呻吟;八哥、鹦鹉之流聪明有之,但驯于人类,安于模仿,少了自由与自守……
    之后日日午夜歌鸣便准时响起,随着熬夜时间的加长,“听歌”时间便也增多。一盏孤灯,声声“布谷”,倒也不觉寂寞了。
    她是为我而歌么?深夜不眠的,应该不止我一人吧。大概她更像一位多情姑娘,并未打算为谁停留,但已吸引了太多的目光。
    由夏入秋,她离开了,自己也未曾试图去寻找她的踪迹。
    是为了生存的迁徙么?是厌倦了钢筋水泥的冷冰冰么?还是遇不测于顽皮的小孩了呢?
    夏夜无言,转眼三载春秋轮回,惆怅惘然,那年的夜依旧,可那夜的歌却已消逝在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