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花了一周时间才读完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相比平时看小说的走马观花,这次可是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里面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也都值得细细品味。这部一万九千字的作品,不算鸿篇巨著,却浓缩了一位孤独行者的人生历程和心灵体验,在带给我身心共鸣的同时,更让我沉思自己来时的路以及将要走向的路。
开始知道陈坤是通过《金粉世家》里面的金燕西,那时的他年轻、桀骜。当时就觉得他跟董洁很般配,直到董洁嫁给了潘粤明又婚姻破败,我终于理解了心理与现实的落差。可就算他又拍了《画皮》和《龙门飞甲》,我依然只记得他的七少爷。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他站在篱笆的下面,轻轻得哼出“我在秋的身后,珍重地拾起一张半红的枫叶;把它挂在夕阳照到的墙上;并排挂着的还有你的小影,微笑,在林间”。我整颗心都酥软了,那也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随意浏览《开讲啦》的嘉宾和视频,就这样发现了陈坤的演讲《人生路,莫慌张》,从中知道了他做了一个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还出版了一本书叫《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也是这就是巧妙的缘分,让我与此书结缘,还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
明星写书并出版的例子不在少数。此前我就读过何炅的《最好的幸福》和谢娜的《娜是一阵疯》、《娜些年华》,它们的风格都大同小异,多是人生经历和一些生活体悟。虽诙谐风趣,但读完后很容易淡忘,没太多思考的空间——唯一记得的只有读书时的乐趣和醉意。然而这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却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它绝不纯粹是一个顶着光环的明星的自我剖析。这本书关于行走、关乎人生的思考让我重新认识了陈坤,重新理解明星,重新审视演员这个行业。
陈坤说:“人生只做三件事:打坐、行走、看书。”回顾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种种,我就像牢笼里的鸟一样时刻渴望自由。这三件我只做到看书。对于打坐,我有自身的体验:禅定、心静。我心里对佛教、佛学和佛性充满深深的敬意,陈坤在书里说道他是真正的佛教徒,我也非常理解信仰带来的力量。纵观娱乐圈,我知道很多名人明星都是佛教徒,譬如林夕、王菲......我不敢说自己也是一位佛教徒,故在生活中我还是按照正常轨迹,活得正常些。如果我在家里或学校打坐,估计很多人会投来疑惑的眼神或鄙视的目光,我还没有强大到不在意周围的眼睛而忘我地存在。在我心情浮躁不安时,我会选择带来正能量的瑜伽运动。耳朵里听着大自然的音乐,缓慢地舒展身躯,平静的呼吸带给我放松和安宁。但瑜伽带来的安宁和平静是一时的,回到喧嚣的世界,我又会变得心浮气躁。因为我的见识还是有限的,始终涉世未深。
这时需要行走来沉淀浮躁。
行走是另一种禅定。进行瑜伽运动时听到的大自然的音乐始终是局限的,不足以让心灵得到完全的平静,然而行走能让人听见大自然真正的声音,这也是人们推崇的“身体和心灵必须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至此,行走的意义不言而喻。每个人生来行走,都是孤独的行者。陈坤教会我们最纯粹的事:做心灵的主导者。最好的行走的地方莫过于西藏。就算暂时还无法到那个神圣的地方朝圣,来一次心灵纯粹的洗礼,我也不能停止生命的追求。那些美好的人物、那些美丽的景色、那些传说、那些行走的故事我只能通过这本书来认知,因为我相信读书的力量。我特别同意陈坤的一点是:知识比技能更重要。技能能让你在这个社会存活,但是知识能让你的思想高度更上一层,学会做人才是人生的第一堂课。
这不只是一本明星写的带有自传色彩的书,更是一个在世间行走的人老实的心灵告白,是一本真正意义上关乎心灵成长的书。不管陈坤顶着多少光环,在媒体下是怎样一个人,在屏幕前是怎么一个人,在光环背后是怎样一个人,在朋友眼中是怎么一个人,在他内心深处是怎样一个人,读完这本书,我相信得到的是:他在我心中是怎样一个人,以及我自己是怎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