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爸爸去哪儿》在热播,网友重新填词翻唱的《学霸去哪儿》在大学校园里走红。诙谐调侃的歌词,易于传唱的旋律,使它成为校园热门话题。就在各方热烈的讨论中,人们不禁要问:学霸到底去哪儿了呢?依我之见,学霸哪也没去,学霸就在我们自己尘封的心底里。
这么回答倒有点像阳明心学了。王阳明说,理就在每个人心中,“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致良知”、“知行合一”。阳明心学固然是主观唯心主义,但包含着我们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我无意在此探究阳明心学,只是想明确一点,学霸的存在是我们主观的想法,我们无需羡慕谁是学霸,我们人人都可成为学霸。
学校里、社会上对学霸褒贬不一,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望而却步以至自甘堕落、自认学渣,也有人敬而生畏、见贤思齐。多元复杂的价值观真真切切地反映在了对学霸的态度上。前不久看到有人用博弈论之纳什均衡来分析学霸现象,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学霸百害而无一益,损人且不利己。且不论这种分析是否真正符合经济学意义上的纳什均衡分析,但我从这个结论中已经看出了分析者对学霸近乎切齿的痛恨。当他(她)得出这个结论时,我们可以想见他(她)小人得意的形态和抓狂的舞动。我不想过多评论分析者是出于何种目的作此分析,我尊重分析者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我真是不敢苟同。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句哲学名言,“存在即合理”。学霸无可争辩地存在我们周围,我不掩饰我对学霸的赞许倾向,但也不会极力鼓吹。知道“学霸”这个词,不是从我上大学开始的。早在高中时,从清华大学返回高中母校向当时还在复习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经验的师兄激情而又带些说笑的意味对我们说了这个词。记得当时,很多人也跟着笑了,并在心里默默“对号入座”,有的直接说出来某某就是学霸。等到上了大学,学霸一词似乎司空见惯了。
为什么学霸在大学里这么受众、受宠?我想这跟我们的教育体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也不想在这里指点我们的教育体制,毕竟在读大学的我们已经经过了体制的洗礼。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无论过去我们怎样,最重要的抓住现在。学霸就是在告诉我们,现在是宝贵的,时间是会创造价值的。与其在大学无所事事、放纵自己,不如踏踏实实做好大学生的本职。当然,学霸也没告诉我们,当学霸就是要死读书、当书呆子。近来复旦四学霸蹿红网络,展现给我们的也不是“酸腐气”。在我们身边,真实的学霸也不完全只会读书。
学霸是大学里一股向上的力量。黯淡了音容颜貌,远去了书声琅琅,宅男宅女们应该要反省了。
学霸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沉浸在虚无缥缈的所谓爱里,游戏在无果而终的所谓情中,学生情侣们应该要求索了。
学霸也是一个追求自我的方式。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个甚至几个转折点,而在转折点附近,每个人都得保持一段时间的“学霸模式”,除非你对自己的一生已经完全不在乎了。
不要再问学霸去哪儿了!每个人是时候唤醒自己心中的学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