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游记)潮汕自由三日行

文字:大东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3-03 点击数: 分享至:

 

    在寒假就已经着手准备的一次自由行——我们的计划路线是潮州—汕头—南澳岛。同行的好友娜娜在寒假休息的时候对此次出行也已经做好了比较的详细的攻略,我倒是不怎么去查阅相关的旅游信息,我只是对吃的比较感兴趣。一提起潮州,牛肉丸是第一个从嘴里跳出来的词;对于汕头,我们两个只想直奔到南澳岛,去看海、听海,去享受海风与阳光同时带来的丝丝惬意。娜娜对于大海的情结更甚于我。
    但是!现实却像是打翻了一盆狗血一样,广东的天气真的是不如人意。头一天还是短袖短裙,第二天就要裹着大衣躲在被窝抖索了。我们两个还在糟糕的天气中挣扎纠结,讨论着这次的潮汕自由行会不会就此废掉。最终还是在18号中午冒着雨,毅然跑到车站买了车票,夜晚23:00的车!    
    在封闭式柜子式的大巴上,即使是比较舒适的卧铺,我依旧不能安然睡着。呆呆地望着窗外的黑暗和快速闪过的点点星光。整个车厢很安静。大脑放空了两个小时,眼睛累得痛了硬是自己掉眼泪,身体很疲惫,脑袋却无法歇息。这是我所认为的失眠。我比较赞同王小波先生的说法。他把失眠形容为:失眠就是睡不着觉,而且觉得永远也睡不着。身体躺在床上,意识却在黑暗的街道上漫游,在寂静中飞快地掠过一扇扇静止的窗户,就如一只在夜里飞舞的蝙蝠。大一下学期至大二的上学期,这一年我饱受了失眠带来的痛苦滋味。当宿舍所有关于人的活动静止,整个校园进入暂时休眠的安静模式,连阳台方面的一丁点脚步声都能清晰地传到我的耳朵里,睡不能睡,又不能起床干其他事情,如今回想起来,这跟患绝症的病人等待死亡的心情相同,我瘫在床上等待着白天的到来。我身边还有一些朋友,同样也遭受此等苦难,他们其中有的靠服用多巴胺来助眠,有的靠不停地工作学习使自己的身体过度透支,让他们能累到一躺在床上就能呼呼大睡。只是这是提前透支生命的饮鸩止渴的错误做法。现今再睡不着的时候,我还是会放空,放空,然后让乱哄哄的脑子集中在一个虚无的点或事情上,集中注意力,告诉自己:放松放松。
     大巴上的女售票员在用我们完全听不懂的潮汕闽南语大声喊着话,最后她走近我们的卧铺,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们,终点站到了,到了潮州市区。我迷迷糊糊地穿上大衣,望向窗外,一看就很冷的样子。才凌晨五点,天还是灰灰的。刚下车,一个也是刚下车的大妈说可以带我们去吃一顿便宜又美味的粿粉。粿粉是潮汕地区最常见的食物。热心的大妈把我们两个带到了菜市场,凌晨五点的菜市场竟然很热闹,一进去就看到了好多海鲜。海鲜对于家在沿海城市的我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但是来自北方的娜娜却是对菜市场上的各种奇怪的说不出名字的海鲜异常惊喜和激动。我们在大妈的带路下找到了她口中的粿粉档口,坐下来一人点了一碗新鲜云吞面,真的是汤味鲜美。谢过大妈之后,我们决定在菜市场逛一圈!我们两个小姑娘似的在菜市场左看右顾,看到猪肉档的大叔拿着杀猪刀在宰割整头猪,同时,娜娜也被菜市场上摆着出售的鸵鸟肉和鹿肉,还有笼子里一堆堆吐着舌头的蛇吓到。一直在抱怨:为什么你们广东人什么东西都可以吃啊?太残忍了吧!
    走出菜市场,我们反复徘徊在马路边,愁恼着第一个点“广济楼”怎么走。想坐巴士大半天不见一辆,想拦的士也是鬼影一个都没有。最后还是拦住了一个大叔问路。大叔友善地给我们指了安全又正确的线路。
    两个人往旧市区老街道走,此时天已经亮了,道路两旁也有稀稀疏疏卖早餐的小摊点,道路上也有了从矮小的旧房子打开小门钻出来的稚嫩的小学生,小汽车、摩托和自行车充斥了狭窄的道路。原来才发觉,今天不是周末,小学生和初高中生的寒假也早就结束了。我们俩悠闲地走着,看到一些已经是危房的旧房子里面还走出一个倒水的老太太。娜娜拿着相机硬是要跑进小巷子里,许是大清早地,老太太没想到两个背着包的姑娘,说着她听不懂的普通话闯进了她的小巷子,有点惊异和防备心,我微微对她笑着,老太太低头倒水就进屋关门了。看着老太太关上的门,我竟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的感觉,就像我高高在上俯视她贫穷平淡无奇的生活,还生出满满的同情。但谁又能说得清,老太太们乐意住在这些古老破旧的房子里,因为再新的房子远没有能够承载她们那漫长珍贵的记忆。
    早上八点,我们两个走到了牌坊街。街道两旁的小商铺大部分都还没有开门做生意。我发现这些房子大多都很古老了,偶尔有两三栋小洋房是翻新的,刷得白白的,在其他已经带有斑迹的小洋楼中出众得很。不得不强调,牌坊街除了小商铺和一些特色小吃和产品,十分引人注意的就是一些出其不意的小巷了。大多数小巷都是清代留下来的,门外的墙上画有那个时代流行的壁画,例如一些仕途如意和家庭和谐美满的图画,颜色还是十分明艳,估计当地的政府也增加了重视并加大了保护力度。当时下着小雨,冷雨把我们的靴子都淋湿了,当我们走进一条小巷的深处,想继续走到尽头处,却发现越走越没有尽头,不时会有早起的当地人骑着自行车而过。我们两个一直在猜测到底小巷最深处会不会有“人家”并伴有炊烟?哈,明显是文艺青年把古代炊烟袅袅的景象和上海里弄人家两种不同时空的生活硬结到一起了。我们没有走完任何一条古旧的小巷,都是还远远未到尽处就折身而退了。
    十点的时候,我们已经到了开元寺的门口。我们问了门口的保安大叔可不可以进去的时候,大叔先是说要买票,随即又让我们快点进去并且下次早点来。我们两个窃喜,谢过大叔就兴冲冲地跨进寺庙。这时候,寺庙里面还是挺多人的,早听闻潮汕地区的人们都很信佛,果不其然。由于我们两个都不信佛,因此我们在众多佛像面前并不是虔诚地祈福,更多的是惊奇于众多名字拗口又长的佛到底长什么样子。
    从开元寺出来,我们继续往牌坊街走,看到了旅游攻略上十分推崇的“胡荣泉”商铺,得知他们店铺的春饼和鸭母捻很出名。老板和老板娘听到我询问是否有春饼,笑着说他们春节时期都忙着做加工包装的产品,只是今天才开业而且春饼只能在下午才有得卖。作为吃货,难免有点失落啊。不过老板娘向我们推荐潮州三宝:老香黄,老药桔,黄皮鼓。在了解了这三宝的一些药用功效之后,我们两个都买了一些。并在老板的推荐下,中午餐决定在西湖的“镇记牛肉丸”解决,据说好吃又便宜。在去镇记之前,我们的行程就是去广济楼和广济桥。广济楼在牌坊街的一个岔口道路的尽头,略显孤单落魄。站住城楼上眺望近处的广济桥,真是无限诗意。
    下一站是饶平。在饶平还是享受到了“饶平国”的宁静和安详,宛如一个小“世外桃源”了。我们还吃了甜的肠粉和现炒馃粉。饶平到汕头也只是四十分钟。由于语言不通的缘故,我们找到了同校的另一位同学。他十分热情接待初到汕头的我们,给我们找旅店,找当地好吃出名的小吃。在当天晚上,我们三个就在市区内最出名的牛肉丸店大吃了一顿。饱餐之后也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往街上走,发现街上人都少得可怜。同学一直是笑容灿烂地解答我们的各种疑问,安排我们入住酒店。
    一觉自然醒来已经是早上十点。拉开窗帘,发现了久违的太阳,天气很好啊!此时我们的同学也已经赶到旅店,等待着带我们吃早餐呢。走走逛逛,发现汕头这里的经济情况要比潮州的好点,但是明显的生活节奏比广州的平缓,丝毫不让人觉得有压力,娜娜都快有了到汕头养老的打算了。随意穿过许多老街道,发现一些建筑还是保持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特色,走在街头就有点穿越的感觉。
    走到了轮渡广场,在太阳光底下,风有点大,把我的头发吹得凌乱,我们三个叫住了一个女生帮忙拍了一张合照,背景是蓝蓝的海,记忆就定格在这一张和谐的“全家福”中。(由于我个子矮,所以戏称这是一张三人全家福。)我跟娜娜第一次坐轮渡,不免有点小激动啊。看着船慢慢地驶过海面,海风拂面,整个人都很放松,让人十分享受这一刻美好的时光。
    在石风景区内,有一所汕头市出名的高中——金山中学。我们三个走得累了坐在校外的林荫道上,谈学校的生活,谈寒假的生活和聊男女生之间的八卦。午后的时光如此淡淡地掠过,但是我却十分贪恋这种平淡安详。或许在广州的快节奏和多种无形压力的生活中神经绷紧,无法真正享受此刻的内心的平静。往山上爬爬坡,看看别处不一样的风景,心情大快!
    虽然原计划大大改变,最想去的南澳岛没去成,有点小遗憾,但是更开心的是,在潮州领略了古城的真正风貌;在汕头,感受到了内心真正的宁静。在热情的“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能够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深入民间”,挖掘了当地最著名的小吃,作为吃货,早已足矣。
    此次潮汕自由行,我觉得以上文字并不能表达其种种欢快之处,只是写下这些文字来保存这段青春时代还能说走就走的美好时光。说走就走并不容易,但也不是特别难。所以,在还能四处折腾的年纪,约上知心好友,趁时光大好,到处走走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