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年轻是一种残疾

文字:黄海慧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4-11 点击数: 分享至: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读懂了这本小说。路内的《追随她的旅程》。

 看完后,会觉得心情很沉重。这沉重,也许是青春,也许是年代,也许是生命本来的重量。作者说,这是一篇关于寻找的书。一路寻找,一路追寻。

 那么,是在寻找什么,又追寻什么呢?

 难道,面对生命中无法确定的种种可能,只能看着身边人的背影和步伐,跟随其脚步,继而走进另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轨迹?其实,本不是那么认真的人,可是认真起来还是会觉得,不应该如此混乱地、无知地度过青春年华。生活,还是应该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那就先走着看吧,行走在路上,才知道要寻找什么,才知道是非黑白,真假对错。

 我以为,路小路是这么想的。作为一个三流技校生,虽然长得不错,却也成天当个混混,在校外惹事生非,没做多少正经事。唯一比较特殊的是,思想觉悟比一般人高些。偶尔,碰到什么事情,他也会停下来,一边吞云吐雾,一边思考人生,然后讲出一堆很粗鲁又很现实,却让你觉得很有道理的一番话。那时你会觉得,这个人还真不太一样,没读过多少书,思想倒挺深刻的。

 小路身边有一好哥们,叫杨一。从小一起长大,从邻居,到同桌,再到亲密无间的小伙伴。用小路的话说,就是“竹马竹马”,在别人眼里,就是俩同性恋。杨一和小路不同,他学习好,在重点中学上学,后来虽然没考上目标中的清华,但好歹也是上海的本科院校,在小路圈子中也算高级知识分子了。上大学前,当他们还在戴城这个小城方的时候,其实他们的生活还是挺悠哉悠哉的。小路当他的小混混,每天最激动的莫过于游手好闲地观战,不是打别人,就是被别人打。杨一为了考大学,整天早出晚归,窝在家里复习功课。当然,作为小路多年的好兄弟,杨一并没有他人眼中那么书呆气,甚至也带有一点点的痞子气,急了脏话也会脱口而出,碰上群架也会凑下热闹,活得好像没心没肺。但总的来说,那时候的杨一还是个挺正派的人物,他的生活还是青春向上,激动昂扬的。

 好吧,我说的是那时候,还未上大学的杨一。三年后,当小路想着投靠下好兄弟,分享他的美好生活的时候,才发现,眼前的杨一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杨一了,他的学习、生活状态,三观早已被现实摧残得可怕。身旁的小路看着当年的兄弟如今比他还像流氓混混,心中早已百感交集。当时的杨一说了无数遍的考大学,现在看来就是个天大的讽刺,他已经变成如此饥渴、如此暴戾、如此颓废,如此地不像杨一。是杨一变了,还是环境变了,抑或是都变了?以至于他一个人茫茫然地走在悬崖边缘,找不到回去的路。

 这个世界变得太快,即使你努力保持自我,想看清周围,却总也敌不过时代更新的速度。于小齐找了个新男友又分手了,小路崇拜的表姐竟然一声不吭地去了另一个世界,曾园老爸的酒楼开不到半年破产了,而曾园为了躲债逃到广州生活,杨一过完他的混账大学后重回家乡谋生。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只有小路还是那个小路,在冷眼旁观地看着周围的人们来来去去,最终永远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我说过,小路是个特别的人,他就是能如此冷静客观地看待他周围发生的事与故,并且琢磨出什么来。他曾说,年轻根本不是优点,而是一种残疾。当时,他想表达的其实是年轻时老容易被人欺负,像残疾人一样吃亏。这个比喻很可笑,可是,难道不是吗?他,和他周围的年轻人,和那一代的年轻人,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没有所谓的知识技术经验,莫名其妙地就度过了自己的二八年华,青春盛宴,过早地踏入那个还处于混乱中的社会,过着一种连他们自己都没觉察到的混沌的生活。这样的年轻,回忆起来还剩下什么?这样的年轻,过得不就像残疾一般么?

 书中,还有一个点睛之笔式的人物,老丁。他是于小齐的爸爸,小路在化工技校的语文老师,也就是那个把学校班主任比作社会疤痕,把小路比作社会的过敏症而非社会渣滓的可爱老头。虽说技校的老师早就被小路贬得一文不值,生活上也是一塌糊涂的,但就是这个老头,有事没事总能说出一些看透人生的、老成的、睿智的话,并且一语中的,直入肺腑。自然,他熏陶的对象主要是小路。我甚至会觉得,小路的思想行为态度在某些程度上,是受了丁老影响的,所以,才能在面对、经历了如此多的变故的时候,还能坦然接受现实,寻找自己想过的生活,或者,更准确的说,看到了别人的生活,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他对小路说,要好好活着,还这么年轻,不要像他一样,起初像个孩子,然后就老了。他说,不要这样,都这么年轻,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是只有逃命这一条路,还有其他路可走。

    老丁走后,小路回想起他的话,说:“老头,你要是多活个十来年,等我三十岁了,坐一起喝茶,你就知道我有多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