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散文)谈谈读书

文字:灵鹫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5-13 点击数: 分享至: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谈及为何读书,这是我的脑海中最先闪过的印象。
    高尔基一生都在读书,同时也在不断地创作。少时,他的《童年》,使我看到了历经苦难的他,在回忆着孩提时外祖母对自己的关爱,字里行间尤见他身处低层时仍然乐观,不忘坚强。读过他的自传三部曲,才发现钟爱的始终是这一部。当然,他的这句名言,也伴着我,对我深有影响。读书,让他改变了命运,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较大些时候的我,对读书的冲动。
    每每忆起这句话,仿佛身在当初的那个学堂,依旧能够感受到我们敬爱的总理当时的豪情与壮志。身处乱世,国将不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心头深深的责任感和伟大抱负,是我理解不了的,毕竟我与他不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是诗鬼的激昂与豪迈。而他,用自己的方式,让沉睡的东方狮子觉醒了。
    谁言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亦可傲王侯。有时读着心中所爱的书籍,感觉像是南柯一梦,梦里的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安邦定天下……
    渐渐地,开始懂得了,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在仅有粗陋的理解中,在父辈殷切的目光里,知道要埋头苦读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颜真卿发自肺腑的告诫。偶尔也会“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像是沉醉在五柳先生的诗意里,流连在他的草屋,弹着那把无弦的古琴。
    到了迷上写作的时候,想到的是蒲松龄《阿宝》所记的“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幻想着,若成为一书痴也是不坏,书读万卷,下笔如神。我以我笔书我心,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会儿的我,已然近乎痴狂,飘飘然也。
    但毕竟,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来到大学,似乎读书,变得不再是那么的重要了。读书,曾经占据着心头那么重要的位置,如今,却像是个被打入冷宫不再得宠的嫔妃,躲在昏暗的角落里,细数流年。
    每日不知为何忙碌着,碌碌却无为,多么可怕的事情!不去刻意地把读书与功利划上等号,只求能记起当初的自己,为了读书,甘愿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惜纵里寻她千百度,一次次地蓦然回首,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
    胡适先生说过,假使你每日读十页书,十年后的你,可能就是一个学者了。或许你不愿成为学者,我也想对你说,请坚持读书吧,莫要像徐渭先生感叹,“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曾经有个孩子告诉爷爷,自己试着像爷爷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自己就是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立刻忘记了。他问爷爷,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听罢,只是平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些水回来。”孩子照做了,可是水很快漏完了。他一脸不解地望着满脸沧桑的爷爷。老人微笑地看着空篮子,让孙子再试一次,告诉他这次跑快一点。
    这一次,孩子篮子里的水,依旧在回来之前就漏完了。孩子有些气馁,“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爷爷依然微笑着,“你看这篮子。”孙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粘在竹条上面了,连提手也变得更加有光泽。
    “孩子,这和你读书一样,你可能只记得只言片语,或是你一点都不懂。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读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爷爷看似随意地说道。
    孩子记住了这些话,后来,他终生与书籍为伴,不断进取。他是已故的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
    那个洗净的篮子,更像是我们的人生,一两本的书籍则可以理解成“求学”的过程。
    读书,是一段终生的旅程,当你到了一定的境界,读书已不再是你的“任务”,而是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就像每日要吃饭睡觉的习惯。
    而今,感觉自己也该正视读书了,不妄想大学里读书过万卷,只求每日必有读书。记得在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里,夹着一张纸条,一行娟秀字迹:这是一本好书,可惜我没时间看完它。多么让人心酸的感悟!
    窗外,夜色多少有些迷人。难得的好天气,呼高朋好友,把酒寒暄,风作肴兮书下酒,岂不人生一大快意?
    愿你我,都能有这样的一只篮子,时常荡涤,直至成为我们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