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人总是喜欢用一些漂亮的名字来表达自己,尤其是不满意自己原来的名字时,包含自己对自己的希望或是一些曾经的故事。这大概也是年轻时代的一个特点,追求美好,充满梦幻。
我用“漂铃”来做我的笔名,意为“漂泊的风铃”。
一则我对漂泊这个词有些敏感,一直觉得自己就像没有定根的浮萍,找不到任何归属感。尤其是在以前,父母都在外,我一下和奶奶住,一下又跑到大娘那儿,也曾自己独自生活过一段时间,好像在每个地方的经历都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某个认真的人出现,也无认真的事影响我很久。于是童年的印象总是零零碎碎,飘飘忽忽的,好像无法扎根在某个地方。后来爸妈回来并在家里定居下来,家里也渐渐的热闹起来,每次放学,知道回家的方向,便渐渐地有了归属感,偌大的世界还是有个地方能让我感到可以不用思考也能活。但有种漂泊之感总是会若隐若现,并随着长大,这种感觉越强烈。
二则,我喜欢风铃的那种姿态和悦耳的声音。我人生路上的每个脚步都幻化成风铃声,在时空里在它应有的范围里飘荡。我常在深夜幻想那些音符,轻轻悄悄地徘徊在某个深处,那个深处尽头可能是明媚灿烂的午后,可能是某个冷风冷雨的秋树下,可能是山间的迷路,也可能是在纷繁城市街头的彷徨。我也总觉得风铃的声音是很潇洒很轻快的,仿佛透过了俗世的喧嚣,悠悠长长地拉开声来,很是自由。这应该是我所追求的东西吧。
写给十八岁,虽说18年的经历实在是没有什么十分深刻的,但总想趁着这个时候写写自己现在的心境,以后就不一样了。生活就是多变的,谁知道我现在的梦想会变成什么好笑的东西,那些年的那些事又会是什么不值一提的尘埃,消失得无声无息。毕竟心境会有所变化的。我不敢保证自己在这喧嚣的尘世能坚持自己所谓的云淡风轻,在圣贤前,我是个懦弱的凡人,也是个经不起诱惑的小人,是个极其卑微、落在人海里再也找不出的普通人。但我想好好地活着,等到老的时候,翻开这些泛黄的文字,感受活过的实在。
写给十八岁,自然免不了要对能记起的18年生活进行一番回忆,有很多难以启齿,好笑幼稚的事,有很多可笑的错误,也有难以原谅的错误。有的不用想就蹦到眼前,有的费劲去想也不能很清楚地浮现出。年华就像小孩玩的玻璃珠,回忆就像箭,把年华粉碎成无数碎片,有的保存原有的完整,鲜活地存在着,何时何地都清清楚楚的;有的只留有某个镜头某个片刻甚至是某个声音,模模糊糊,却总感觉很有回味之处;有些碎成末儿,找不到任何痕迹,过去的总还是过去了。
而对于这一切,我只有有限的阅历,无法把每个人,每件事,每份感情诠释彻底。就凭着现在的心境,现在仅有的一些认识来回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