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不自由,毋宁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似乎自古以来,自由是人类追寻的最极致的目标,可弗洛姆却说,“逃避自由”,人类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后,却感到自身的微不足道感和无能为力感,为了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选择了逃避自由。
在我看来,人之所以在获得自由后,选择逃避自由,在于他们所获得的是外在的自由,但他们内心并不自由,这种不自由让他们在获得外在自由后感到害怕。外在的束缚解放的同时内心的自由发展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成长,两者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导致人们逃避自由。
心灵的不自由使人们害怕自由,害怕被抛弃,害怕孤独。“害怕孤独的原因是因为想要生存下去”。想要生存下去,因为自身的内心不自由,所以需要依附于一定的群体,需要一个领袖。这也是宗教为什么会存在的原因之一吧。通过追寻、热衷于外在的某些权威而填补内心的空虚与孤独。
“自由是行为上摆脱本能决定的控制”,要想做到真正的自由,获得心灵充盈而饱满的自由,人要等到自我意思的觉醒,只有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人才可不受内心的束缚,找到一定的心灵航向,并自由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意识到自己即是自己,万物于我无关,生与死也与之无关。但这一点我还是不能很好地体悟到。讨论时有同学通过心理学方向的解释是,一个是“镜像理论”:人是通过他人的回应而感受自我的存在,通过别人来确认自己的存在。这种镜像效应是指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另一种是“角色理论”:人们通过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家庭主妇,女儿,教授,学生,公民等不同的社会角色感悟到自我的存在。
在我看来,我还是不自由的,内心的自我意识尚未觉醒,也无法察觉自身的自由的缺陷。或许以后自我意识觉醒了,我仍是不自由的,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