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读《干校六记》有感

文字:吴澄澄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陈润泉 发布时间:2016-06-08 点击数: 分享至:

说来惭愧,杨绛先生的文章在此之前并未曾赏读过,但是听闻过不少关于先生的轶事,如少时与父亲间的问答——“如果三天不让你看书,怎么样?”不好过。”“若一星期如何?”“一星期都白过了。”——一个嗜书如命的文学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与钱钟书一见钟情时的坦然直率——“我也没有男朋友。”;晚年对费孝通的拒绝果断绝烈——“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不要知难而上了。”凡此种种传闻,倒让我隐约觉得杨绛先生是一名真性情的女子,行事爽快利落。

直到观其文,亦觉人如其文,古人诚不欺我。

《干校六记》仿自沈复的《浮生六记》之名,记其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其文有六记,分别为“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加上钱钟书的引言“运动记愧”,也可以说为“干校七记”。此散文集短小精悍,虽记其琐事微感,但从洗练流畅的文笔中流露出的温情悲悯让人感慨作者虽洞察世事,知晓人情,却不忍直指人性弱点,而是于讥诮笑谈中淡淡点破。无怪乎胡乔木赞其文“悱恻缠绵,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句句真话。”

“下放记别”中,谈及女婿去世时,虽是淡然提及“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却让人觉得心疼,平静的描述下究竟藏着多深的悲痛,却无力痛诉?与女儿告别时,“合上眼,让眼泪流进鼻子,流入肚里”,一位牵挂女儿、忧心女儿的老母亲却也只能无奈离开北京,留下踽踽独归的女儿回到惨零破乱的家中独自收拾整理。

“凿井记劳”中,辛苦种植的树苗、黄豆被“他们”抢收时,感慨道“我们不是他们的‘我们’,却是‘穿得破,吃得好,一人一块大手表’的‘他们’”,讥讽之意不言自明,也夹杂些许无奈。

“冒险记幸”中杨绛先生三次独自一人在陌生的道路寻觅方向的经历让我虽只读其文,却身临其境。其中一次是为见钱钟书一面,竟违反外出规定,冒雨直奔大道,穿过乱草淤滩,“一路坑坑坡坡,一脚泥,一脚水,历尽千难万阻”来到钱钟书面前。——如此巨大的勇气让人心生敬意。

“误传记妄”中最后的“我还是依然故我”,亦让我对先生的真性情心生敬佩。

钱钟书说“‘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尽管是小点缀,小穿插,但也能从中品出少许的无奈感与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