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你相遇、相识、相知
有多少回蓦然听见,有多少回身临其境,有多少回寻寻觅觅,才成了一生的钟情,总有一种钟情,叫做执念;总有一种钟情,叫做义无反顾;总有一种钟情,叫做“固执己见。”
相遇
记得七八岁时,遇到了你,那时,曾祖父带着我邂逅了你,渐渐地,被你精彩的情节所吸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印象最深的是《龙女情》的小龙女剥鳞的一幕,甚是精彩!还有李三娘井边哀哀泣诉,秦香莲上京千里寻夫,赵少卿公堂大义灭亲,莫二娘柴房诉苦冤······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赵少卿》,甚至自己学着表演,制作各种道具,连被单和直尺都派上用场,跟着VCD唱,比划。
自此,我们与你相遇,邂逅,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识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学业压力也日渐繁重,但对你的热情并无减弱,反而日渐高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观看现场版的《赵少卿》,异常兴奋。忘不了那天晚上人山人海的场面,忘不了那一幕振奋人心的《梦会》,听到不少观众对“郭佳”大加赞许,我开始对这位演员产生兴趣,原来她就是林燕云老师。之后我们开始了解潮剧演员,比如张怡凰、林初发、林燕云等表演艺术家,惊叹于他们艰辛的艺术道路,折服于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自此,我们迷上了这些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后来有幸去到后台——昏暗的灯光,拥挤的空间,吱吱呀呀的木板,就是这样简陋的后台,演员们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观众,帮声的演员们也都很积极,个个精神抖擞,时刻准备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015年潮剧非遗之夜,在羊城展演,我约上两个好友,搭上接近一个小时的公车来到粤剧艺术中心,实现我们在广州看一场潮剧的愿望。到了现场,看到的都是胶己人,听到的都是乡音,更欣喜的是现场有很多同龄人,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喜欢你,传承你。
相知
每一次当别人问我的爱好时,我都会自豪地说:“潮剧。”他们几乎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是啊,潮剧似乎只属于老人,可是我偏偏喜欢潮剧,我也更希望身边有更多人喜欢,一遇到潮汕的同学,我就会问:“你听潮剧吗?”若是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我便欣喜半天。
愿向上天借此一生,与你--潮剧相知。几多志同道合者,或晨雾弥漫,或晚霞斑斓,或月朗风清,在竹韵松风之处,滴着功夫茶,一片闲情任卷舒,操琴奏高山流水故乡情,抚笛遥叹长相思;树影遥碎,听一曲蝶恋花,盛一杯秋风秋雨,拾一片梅亭雪,游一回珍珠塔,唱一出荔镜记,插一支钗头凤;或在暮春三月,一个有春江花月的夜晚,书一阕满江红,画一幅昭君出塞、金花送郎,讲一出南唐遗事、楚宫风云;与萤火相伴相随,与皎月相怜相伴;暮春三月,春风践约,融融春日,过断桥,游草亭,听洪湖水浪打浪,看革命烈士满怀热血荡激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与潮剧相遇、相识、更愿能与其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