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随笔】布拉格的荣耀

文字:郭光华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王子衿 发布时间:2017-06-09 点击数: 分享至:

尼采曾说过,“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布拉格这座城市,不同年龄的中国人对她有不同的记忆。能引起当下年青人联想的,是那部由徐静蕾导演吴亦凡主演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我女儿到了这里,就特别留意那些在电影中出现过的景点。对于我来说,儿时看过的捷克电影《好兵帅克》,大学时代读过的卡夫卡《变形记》、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等等,都是属于这个城市的。还有布拉格之春、天鹅绒革命等政治事件也让不少中国人记住了这座城市。

从维也纳到布拉格,高速公路近三百公里,如果是走一段乡村公路,要近四五十里。我们选择了后者,主要是想感受这个东欧国家的田园风光。从维也纳往北约一百公里,就进入了捷克境内。下午两点多钟离开维也纳时,开始下起了一点雪花,我们庆幸在维也纳的两天里碰上了好天气,又为下一程的游览是否还有那么好的运气而担心,心想一定要在天黑前到达布拉格才好。

进入捷克境内,雪花似乎越下越大。乡村宽阔之处真是白茫茫一片。路上车还是不少,路面并未被冰雪完全覆盖。车开到一个小村庄附近时,前面开始堵车了。原来是一些大货车担心出事故自行停止行驶了。而雪越下越紧,这样堵下去会不会要冻在路上过夜呵。正好不远有一个叉路口,后面有几辆小车开过去了。我们也就跟上,感觉有点像进入了中国的县道一样,路不宽,没什么车。GPS显示,绕一绕还是可以在前方回到主道上。这样我们就放心了许多。但不妙的是,道路上一片冰雪,不小心就很容易打滑失控。雪太大,能见度变差,风把雪吹得扑面而来,更是看不清道路。有几处地方完全看不到一点路的痕迹,遂后悔不该绕这条偏道。

更惊险的还在后面。在38号公路Stonarov地段,迎面一辆大货车开过来了,与我们前面的一辆宝马车会车相持着,双方都担心怕滑出路基。大货车完全不敢动弹,宝马车是后轮驱动,一开动就打滑直往后退。我们也只好赶紧倒车,不料车后又开过来一辆大客车了。僵持了一会,谁也不敢乱动。这时只见我们后面的大客车上跳下两个人,帮着去推前面那辆小车。小车一开动就横着打滑,这时又下来一个汉子,三人合力终于把车推动,我们也就跟上过了这关口。原本计划下午五点左右赶到布拉格,现在七点多钟了还才到达捷克的一座叫伊赫拉瓦的城市,在这里休息一下吃个晚餐。没想到这个地方有一个很现代化的购物中心,赶得上广州那些最好的商业广场。更没想到的是,美食街居然还有两家中式餐馆,而且服务员都是中国人,主动用中文与我们交流。还让我们惊喜的是,物价很是便宜。一份自选式的中式套餐,就五个欧元。吃完后到超市去采购点食物,发现一般的水果和面包什么的,要比中国便宜。

对捷克的第一印象:民风不错,物价也好。到了布拉格,我们住的家庭旅馆是女儿好几个月前就订下的,仅需20美元一天(女儿说,估计这家是新开张,定价低了。我们订完后,价格马上涨至40美元。也不贵呵。凑合一点的话,住8个人也没问题)。一套房,相当我们国内的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可以洗衣做饭。非常干净,装修也是很新的。特别是暖气很足,夜间户外已是零下近十度,室内却只须穿内衣内裤。对捷克的第二印象:能源充足,文明程度高。

 

 

布拉格是一座美丽又古老的城市。放眼一看,整个城市建筑颜色非常鲜艳亮丽。大多数的楼房都是黄色的墙体,尖尖的屋顶一色的红瓦。特别是她的建筑物顶部变化特别丰富,有不少塔楼式样,故又有“百塔之城”的美称。街道不宽,路面由小石块铺成的,古色古香,非常适合步行游览。历史上,捷克这个国家经受过多次变乱,但布拉格的建筑非常有幸没有受到大的损伤。自中世纪以来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都得到了保全,从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等等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风格,应有尽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被誉为欧洲建筑艺术博物馆。是全世界第一个整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城市。

作为欧洲历史名城,公元9世纪布拉格就开始建有城堡。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京城。因为地处东欧与西欧的中心,也是欧洲文化的交汇之点。伏尔塔瓦河从城中流过,将布拉格一分为二。一侧是老城和新城,布满各种风格的古典建筑;一侧地势稍高,古老的布拉格城堡就盘踞其上。

观布拉格市容,一定要有俯瞰的视角。在老城区,最好的俯瞰点就是老市政厅的塔楼上。这是一座建于1338年的哥特式建筑,位于老城广场中心,塔内有电梯。游客可以在塔顶上环绕着俯瞰全城,尽情体会“百塔之城”的壮观。广场周边教堂、塔楼密集,各种尖尖的屋顶林立,哥德式风格的双子塔,巴洛克式教堂一丛丛的尖顶,尽收眼底。近处最抢眼的建筑是著名的泰恩教堂,其不对称的哥特式尖顶,分别象征着男性和女性元素,是布拉格地标建筑。还有查理大学最古老的建筑物卡罗利努姆宫,著名的火药门楼等等。即使是普通的民宅建筑,绚丽多彩的屋顶因其连绵不断也能令人着迷。当地的旅游册上说,对于布拉格来说,没有什么最适宜旅游的季节,也没有什么最不适宜的旅游季节。在每个季节她都会给人们展示着完全不同的风采。的确如此,比方说我们此时俯瞰到的布拉格屋顶,就是最美妙的。妙在何处?妙就妙在屋顶的阴面还积着一层薄薄白白的冰雪。青铜色的哥特式尖顶和大块的红色民宅屋顶交辉,再恰到好处地点缀着雪白,整个布拉格就是一幅色彩谐和的水彩画。

这有点像站在法国凯旋门上面俯瞰巴黎。不同的是巴黎的街道体现的是高大上的皇家气势,而布拉格的市容更多的是让人感到一种温馨绚丽的市民风情。

布拉格老城广场上有一座建于1410年的钟楼,上有精美别致的天文钟。这里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大家在此驻足观赏这一闻名于世的钟楼。每到整点,钟上的窗门便自动打开,钟声齐鸣,12门徒圣像如走马灯似地经过窗口。稍远处的新城区是繁华的商业区,说它“新”只是相对老城区而言,它建于1348年。这里有著名的瓦茨拉夫广场、德沃夏克博物馆等。

另一处俯瞰点是布拉格城堡。城堡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堡群,像一座小城。城堡的主要入口处左右有士兵站岗,每隔一小时都会有换岗仪式。圣维特大教堂、火药塔、旧皇宫、圣乔治大教堂、圣乔治修道院等等,都是造型各异、既宏大又精美的艺术品。从城堡城墙高处观望布拉格,伏尔塔瓦河蜿蜒穿城而过,给这幅水彩画增加了灵动的线条,整座城市多了几分妩媚。

伏尔塔瓦河上横卧着十多座造型各异的大桥,将这座城市连接起来。其中最有名的是查理大桥。它连接着古城堡和老城区,是一座14世纪最具艺术价值的石桥。全长500多米,宽不到10米。桥两侧矗立有29座雕像,每一座雕像都有自己的故事。布拉格有句俗话: 没有走过查理大桥就不算到过布拉格。即使不了解其中的故事,这座桥也是值得来回观赏反复玩味的。桥上禁行车辆,两边有不少的绘画与工艺品摊位。游客穿行其间,近处远处,桥上桥下,美景目不暇接。

从桥端可沿河岸下到河边,大群的天鹅、鸭子等游弋河面。虽是冬天,游姿仍然十分优雅。特别是其数量,比我们在瑞士巴塞尔的莱茵河上、慕尼黑王宫前的水面上看到的都多。心想,人说游欧洲,就是一个宫保鸡丁大餐(宫:宫殿;保:城堡;鸡:基督教教堂;丁:市政厅),我看还应加上一只“鹅”才完整。

 

沿查理大桥城堡一端的一条巷子进去不远,就到了卡夫卡故居。故居门前小院里有一青铜色的现代雕塑,两个男性露出生殖器在对着拉尿,并且还能左右摆动。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故居现在成了出售卡夫卡著作的专门书店。卡夫卡以《变形记》等小说闻名于世。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他能像正常的人一样感知身边的世界,却无法从外形上回到正常人的模样。对于自己命运把控的无力,对命运挣扎无果后的绝望,表达着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变了形的人,无法被周遭世界认识和理解,即使是他朝夕相处的亲人。是谁将人变为虫?是谁扭曲了人与人的关系?卡夫卡对人与社会的思考远远超出了国界,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这正是卡夫卡作品摄人心魄的力量所在。

与卡夫卡齐名的是昆德拉,他们被认为是布拉格的两张名片。

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为名言在中国民众中广泛引用,虽然不是每个引用者都注意到了它的原意。昆拉德认为,责任是人生一个沉重的负担,解脱负担,貌似轻松,但生命的存在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具体到每个生命来说,何者为重何者为轻,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各自的权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人公一生都在作生命之轻与重的衡量,灵与肉的较量。当整个价值判断体系完全失衡,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无从判别时,生命因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迷茫也就变得无所适从,变成了不能承受之轻。

卡夫卡昆德拉们的思考,给布拉格的调色板渗入了奇异的色谱。

忘了是哪位作家说过,“布拉格是一座有着知识分子担当的城市。”在卡夫卡昆德拉们身上,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知识分子对于一个时代及他所处的社会来说,他的价值何在?或者说,该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在布拉格,以卡夫卡、昆德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思考,在身体力行。按照这一思路去思考发生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或许更能理解知识分子生命中的轻与重了。

布拉格有一个传说,这座城市的缔造者利普舍有一天携各族酋长来到伏尔塔瓦河畔的山崖上,面对眼前这片广袤的荒芜之地她向众人深情宣告:“我看见了一座大城市。天黑之前她将会获得荣誉和称赞,她的荣耀将传遍全世界。她的荣耀一定会升起……”这一梦想般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布拉格的荣耀获得了全世界的分享!

 

 

2017/2/17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