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广外达人】钟嘉燕:我以我笔唱金歌

文字:记者:李婕舒 卢茵怡 实习生 孙博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11-20 点击数: 分享至:


  “金大智与马小媚相遇时,马小媚已经26岁的‘高龄’了……”被称为“中国《纽约客》”的《作家》杂志十月刊,刊登了我校中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大三学生钟嘉燕所写的短篇小说——《金歌》。小说前言是著名作家毕飞宇的推荐文章--《我是喜欢< 金歌>的》,我校校长仲伟合也亲自写信祝贺鼓励钟嘉燕,“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刊载在名刊上这部作品,是
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出自何人之手?让我们一起走进《金歌》,走近钟嘉燕。


钟嘉燕创作《金歌》获《作家》杂志青睐

谈《金歌》——灵感来源于生活
  
“二十一世纪初的深圳小村,在菜市场,菠萝才卖两块钱一个。”《金歌》一文,生活的烟火味十分浓郁。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这部描写主人公金小中人生之歌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中,钟嘉燕把深圳城中村的市井生活中的人与事描写得十分细致,从沿街摊贩到喧嚣邻里,从开棋社到小家庭里的纷争,无一不形象生动。钟嘉燕告诉我们:“小说里的每个角色几乎都有原型,大部分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小时候在深圳生活过的她,十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那些街头巷尾、那些平凡人家,都在多年后的某一天,被她转换为铅字,说成故事。
  
钟嘉燕说,在创作《金歌》的时候她常常受到触动,就像在写自己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金小中从青涩稚嫩到麻木冷漠,钟嘉燕认为其性情前后的转变,是市场风气和混乱的周边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小说以离家出走的金小中抱着孩子归来作为结局,耐人寻味。“这个结尾是一开始就设想好的,在那样的环境下,金小中有那样的结局,或许是注定的。”钟嘉燕这样解释她的构思。
  《
金歌》刊登在《作家》上,她表示非常惊讶:“我写《金歌》纯粹是因为我想写。因为平时都有课,我就会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写,有时候一个下午能写好几页。”不过钟嘉燕坦率地说,自从定稿完成后就很少再去回顾了。她喜欢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让别人自行解读她的作品。


新闻社记者采访钟嘉燕

谈创作——从毕飞宇身上学到很多
  
《金歌》一文得以在《作家》杂志上刊登,离不开名家毕飞宇的极力推荐。2013年,毕飞宇被聘为我校中文学院创意写作工作坊的导师。钟嘉燕带着《金歌》走进了他的课堂。一开始,《金歌》受到不少批评,毕飞宇尖锐地指出这篇小说缺乏叙事节奏感。对此,钟嘉燕没有气馁,默默地做起了修改。两次大改与无数次小改后,当毕飞宇再次看到《金歌》的时候,他倍感惊喜,“这个举动让我非常吃惊,她是喜欢小说的,她是爱写的,她是可以听得进批评的,这对一个年轻的写作者来说,是多么地重要。”(摘自《我是喜欢< 金歌>的》一文)修改后的《金歌》被毕飞宇推荐给了《作家》。
  
钟嘉燕对毕飞宇心怀感激,她认为他的建议对作品有决定性的影响,“我真的很感谢毕飞宇老师对我的赏识。他目光敏锐,对问题一针见血,对作品的分析讲解生动形象,让我受益良多。” 她很庆幸能遇到这样一位伯乐,“有时候我遇到写作问题和有新的想法也会发邮件与他交流”。
  
作为一位喜爱写小说的学生,钟嘉燕有不少心头好——曹雪芹的《红楼梦》、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都是她的“必看书单”。而《金歌》一文也潜移默化地带上了这些作品的影子。如第五节开头“很多年后,金小中会长成一个平凡的人……当(金小中)回顾自己的过去时或许会发现,原本以为只是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其实涌动着许多暗礁,稍有个不慎,生活就能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在这一段的写作中可以看出钟嘉燕是受到了《百年孤独》开头的启发。
谈专业─创意写作专业可以“培养作家”
  
“创意写作专业给我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创作平台。能听到毕飞宇这样著名作家的讲座是很难得的。”谈及自己的专业,钟嘉燕如是说。我校中文学院考察学习了欧美国家的文学教育后创设了内地第一家创意写作本科专业,2012年正式招生,钟嘉燕便是第一批应届生。每年中文学院都会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作家到创意写作班传授文学创作的经验,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时评、诗歌、小说、传记、剧本创作、动漫剧本等,这与其打造特色人才的理念相符。
  
中文学院副院长、创意写作工作坊主任刘海玲告诉记者:“我坚信,作家,或者说高明的创意写作技能是可以培养的。创意写作专业的开设就是为打造文化产业核心创意人才服务的。”创意写作班独有的工作坊授课形式为激发学生潜能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在只有少数人组成和参与的工作坊里,交流讨论碰撞出来的火花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持久写作动力,这是传统的中文教育所缺乏的。”刘海玲介绍到。而钟嘉燕的《金歌》便是在毕飞宇工作坊里涅槃重生。
  
刘海玲认为,钟嘉燕的《金歌》能登上名刊《作家》,并获得在《小说月报》第12期的转载,证明了大学能够把具有文学才气的年轻人培养成作家或者准作家。她希望,创意写作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求职之时,能人手一本“四年磨一剑”的个人作品集,走进我国蓬勃发展却人才紧缺的文化产业。

 

记者手记:记者眼前的钟嘉燕,一如刘海玲所描述的那样,谦虚和低调。因为谦虚,她接受大家的建议,不厌其烦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因为低调,她在自己的小说登上名刊后继续潜心创作。当被问及最近在创作什么新的小说,她俏皮地回答,内容暂时保密。但我们可以相信,谦虚和低调,努力与勤奋,定会让她再创作出好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