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23日至24日,第十一届全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年会在我校举行。本届年会由全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CALIS共享域服务中心主办,我校图书馆承办,以“展望‘十五五’:构建外语院校图书馆协同育人新范式”为主题。我校副校长刘建达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20余所外语院校图书馆馆长、副馆长、馆员代表,以及图书出版和数据信息业界代表齐聚一堂,通过主旨报告、分论坛研讨等形式,共探外语院校图书馆协同发展路径与育人服务创新方向。

开幕式现场

校领导致辞
年会开幕式在白云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刘建达在致辞中强调广外立足湾区、服务国家的办学宗旨,充分肯定图书馆作为多语种资源中心和文化平台在支撑教学科研、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落实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他表示,广外将继续支持图书馆深度参与联盟建设,共创外语院校协同育人新格局。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程焕文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联盟自2009年成立以来的历程,指出联盟在缓解外文原版资源采购压力、保障外语教学与区域国别研究文献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呼吁各馆在“十五五”期间创新机制,助力高等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幕式由我校图书馆(档案馆)馆长陈红霞主持。

专家做主题报告
年会邀请多位权威专家作主旨报告,聚焦图书馆转型与育人使命。程焕文以“文化是图书馆的灵魂”为题,强调图书馆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坚持“自由收藏、平等服务”原则,构建多语种特色馆藏体系,使之成为文明守护者与育人支撑者。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原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教授在“大学图书馆与学术社区共治共建”报告中,结合国际趋势,提出图书馆应从“被动服务提供者”转向“学术社区主动共建者”,通过开放科学、数字转型和知识库共享三大路线图,实现协同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原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陈凌研究馆员则立足教育强国背景,阐述“场景驱动的图书馆转型与AI赋能”,指出高校图书馆正由“资源服务型”向“育人服务型”跨越,需以学生真实场景重构资源与空间,打造“未来学习中心”,并利用AI技术嵌入教学科研全过程。应邀与会的企业或机构代表,也分别围绕外语院校图书馆多元外文资源生态构建、全球区域国别研究出版支持等主题展开交流探讨。专家报告分别由陈红霞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常务副馆长王舒圆分阶段主持。
年会设立三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AI+场景”赋能服务创新、协同育人文化平台建设、区域国别研究资源保障。来自各外语院校的业务骨干深入交流智慧服务、文化育人等主题,形成多项共识。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陆晓曦、西安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颖洁、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明分别主持并总结分论坛成果。

分论坛现场
年会还表彰了优秀学术成果,共征集稿件45篇,经评审产生13篇获奖论文和9篇获奖案例。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翻译学院及我校等6家单位图书馆获“最佳组织奖”。《图书馆论坛》编辑、副研究馆员付伟棠对获奖成果进行专业点评,他高度肯定年会获奖成果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并针对具体成果逐一提出修改建议,为参会者提供了专业的学术指导与实践启发。
年会闭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蔡迎春主持。王舒圆代表全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盟主单位作总结发言,她高度评价本届年会成果,她表示,此次会议聚焦“十五五”主题,为联盟发展指明方向,进一步深化了成员馆互信。她呼吁各馆推进资源共享与人才协同,为外语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随后举行交旗仪式,陈红霞将联盟旗帜移交至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代表手中,标志着下届年会筹备启动。
作为我校建校6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年会配套举办了馆藏珍本文献展、多语种文献展及外文原版书刊展,展示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文化育人成果,并组织与会代表调研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智能技术应用。会议明确了“十五五”期间协同育人的核心使命,联盟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成员馆深化合作,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