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7月24至26日,由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联合韩国高丽大学人文社会数字融合人才培养事业团、韩国外国语大学文化与科技融合学院、韩国汉阳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韩国社团法人亚洲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未来人文实验室、《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第十四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年会”在韩国济州召开。来自中国、韩国、英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我校英国国家学术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未来人文实验室首席专家聂珍钊及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茂生等在内的专家及中青年学者参会。

会议现场
在开幕式上,聂珍钊教授,韩国高丽大学人文社会数字融合人才培养事业团负责人、文学院院长、日本学研究所所长Jung Byeongho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文化与科技融合学院院长、融合人才研究所所长Lim Daegeun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由韩国汉阳大学Son Juyeon老师主持。

聂珍钊致辞

Jung Byeongho和Lim Daegeun致辞
主旨发言阶段,刘茂生教授担任第三场主旨发言的评议人。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并深度渗透社会各领域的当下,全球顶尖高校,包括剑桥大学,已纷纷聚焦人工智能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生产机制的深刻变革性影响。由聂珍钊教授领衔的未来人文实验室,其核心愿景之一是在文学文本解读与批评范式创新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期深化对文学现象的洞察,并在AI时代的人文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既要积极拥抱技术创新,更需保持高度的伦理自觉,以审慎、前瞻和负责任的态度,主动应对其发展进程中涌现的复杂伦理困境与潜在风险。

刘茂生发言
在分组讨论环节,来自世界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0余位学者围绕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明互鉴、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媒介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学计算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世界文学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与AI文学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与科幻小说研究、中国文学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日本文学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等议题分23个分论坛展开研讨。其中,我校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的博士许景城及赖日升担任主持和评议。

分会场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