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第二十一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在我校召开

文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图片: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编辑:宾锐光 肖曼 发布时间:2025-05-14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5月10日至11日,第二十一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在我校白云山校区召开。来自国内外四十余所知名院校的近80名博士生参加。论坛由我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晨在开幕式上致辞。

赵晨致辞

赵晨系统梳理了我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四十余年的发展脉络,从初创时期的筚路蓝缕到如今跻身国内一流学科的建设历程,强调广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始终以搭建高水平的学术对话平台,提高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的博士生为目标,共同推动我国外语学科的理论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中山大学教授常晨光以“言语游戏:人际意义与经验意义的耦合”为题作主旨发言。他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从程式化和创造性两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对语言使用进行解构。程式化表达为高效且符合社会规约的交际提供了基础框架,而创造性为语言使用提供了更丰富的语境信息,在语言运用中通过这两个维度可以实现经验意义与人际意义的动态耦合。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屈青青分享了一项语言如何影响思维的实证研究。她以汉语独特量词体系为切入点,通过语义判断任务、二选一迫选任务和拖拽分类任务,对比中英文使用者的思维差异。研究发现使用相同量词的事物(比如“一条绳子”和“一条路”),中国人会觉得它们更相似,而英语母语者则完全没有这种“量词联想效应”,这项研究为“语言决定论”提供了新证据——语言会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些发现为阐释语言-思维关系提供了重要佐证。

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邓耀臣在题为“大语言模型与术语自动抽取研究”的报告中系统探讨了计算术语学理论框架及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术语自动抽取前沿进展。他认为术语作为学科知识的核心载体,其自动抽取对专业信息交互与知识传播至关重要,并强调大语言模型以其强大的生成能力为术语抽取研究开辟了新路径,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其跨学科适应性、提示工程优化及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融合,以推动术语自动化处理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人文学科与工程领域的知识组织提供更强支撑。

本次论坛共设置了12组平行论坛,内容涉及二语习得与教学、心理语言学、句法语义学、音系学、词汇学、词典学、语用学、语篇分析、国际汉语教育、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人工智能与语言教学等专题。参会博士生们围绕各自的研究主题,精心汇报展示,与点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针对每一位博士生的汇报展示,点评专家们分别从选题意义、研究问题凝练到研究方法创新及学术规范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建议,博士生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图片2.png

分论坛讨论

山东大学教授马文的报告主题为“大数据驱动下的语言障碍研究的趋势与挑战”,他以数字技术与健康医疗深度融合为背景,采用系统综述法深度剖析了大数据驱动下的语言障碍研究的范式革命,进而提出未来需进一步探索语言特异性机制,推动理论建构、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障碍诊疗体系提供方法论支撑,为实现精准化诊疗提供创新路径。

我校教授胡建华则以“双向生长理论视角下的一语获得与二语习得”为题,从双向生长理论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一语获得与二语学习之间的异同,认为儿童获得母语是一个双向生长过程,即儿童内在的抽象语言结构以虚实双向生长的模式进行外化的过程。而成人学习二语则是一个双向修剪的过程,即以目标语为参照在自己幼年时期早已外化的母语句法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双向修剪的内化过程。从而揭示一语获得与二语学习之间具有本质的不同。

在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主持人依次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了汇报。赵晨在论坛致闭幕辞中强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论坛始终如一的宗旨,致力于纯粹的学术追求,为博士生搭建开放、平等的学术交流平台。他鼓励在场的博士生们以五位主旨报告人为榜样,学习如何成长为杰出的语言学学者。

论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