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图书馆与两学院共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

文字:图书馆(档案馆) 图片:图书馆(档案馆) 编辑:宾锐光 张甜甜 发布时间:2025-04-1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近日,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区域国别学院“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正式落地图书馆,这标志着馆院协同育人在党建引领下迈出新步伐,为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注入新动力。

图书馆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揭牌仪式以“党建引领聚合力,校史育人谱新篇”为主题,开启了校史育人与劳动实践双轮驱动的育人新模式。学院党委书记包生耿在致辞中表示,双基地的建立是学院深化党建育人、促进劳动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之举。他强调,图书馆作为人文社科高校的“知识宝库”,是学生锤炼思想、涵养品德的重要场所。学院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俯身耕耘、仰望星空”的担当精神,助力他们成长为兼具扎实专业素养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综合性人才。

参观大学城校区校史馆

图书馆(档案馆)党委书记李津回顾了2024年双方合作成果:共同完成59期积极分子校史培训,实现校史馆常态化开放并完善了服务细则。他指出,未来双方将依托基地搭建“三全育人”平台,推动“文化育人”协同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学生党员代表罗予骏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提到,在校史馆讲解过程中传承学校精神,在劳动实践里增强责任意识。作为新闻学子,将运用专业知识讲好学校故事,以实际行动践行“爱校荣校”的使命。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校史馆,新闻与传播学院郝予童同学担任讲解员,带领大家重温学校发展历程,让校史文化成为育人的生动教材。

图书馆与区域国别学院共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揭牌仪式

区域国别学院的揭牌仪式,承载着图书馆与学院六年合作的深厚积淀。学院党委书记袁薇佳回顾,自2019年原国际关系学院与图书馆签订共建协议以来,累计600余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时长超6480小时。她强调,在图书馆建立“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是深化党建与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实践。学院将依托政治学和8个语种专业的优势,在文化推广、学风建设等领域与图书馆开展深度合作,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育人平台。李津高度肯定区域国别学院志愿者的长期贡献,称赞他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现青年担当。他呼吁以基地为“红色阵地”,锤炼党员党性,同时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助力学生成长为服务国家需求的栋梁之才。学生党员代表吴思璇承诺,将以“自律”为准则,在服务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图书馆副馆长俞欣指出,馆院共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是党建引领下的创新实践,既为青年党员提供成长平台,也为图书馆注入青春活力。这两场揭牌仪式各具学院特色,共同彰显了“党建引领、馆院协同、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新闻与传播学院以“校史+劳动”双线育人,将红色基因融入书香文脉;区域国别学院以“语种+志愿”为特色,深耕服务国家战略的育人实践,体现了学校“因需而设、因势而新”的学科育人优势。

图片1.png

馆院共建多个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

据悉,大学城校区图书馆已与多个学院共建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自2016年起,金融学院、原国际关系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先后与图书馆开展合作。图书馆发挥“资源枢纽”职能,整合校史文化、阅读空间、志愿服务岗位等资源,为各学院提供差异化育人场景,通过“一馆多院、一院一策”的合作模式形成育人合力,推动馆院共建从单一志愿服务向“党建+劳动+专业”深度融合升级。2024年,全年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学生党员达1980余人,为构建学校“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提供了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