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3日至5日,第六届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在我校举办。本届论坛由我校主办,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桂诗春语言高等研究院、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联合承办。我校校长石佑启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中国、英国、美国近130名代表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会,其中参加线下会议的校内师生代表和听众共80余人,线上听众人数累计超过1400人次。
石佑启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心理语言学,议题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第二语言研究、社会及公共话语研究和语言本体研究等多个方面。自桂诗春教授将应用语言学引进入国内,落地广外,应用语言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比如“续”理论的提出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开发。这些成果凝聚了广外智慧,促进了国家的外国语言学发展。他期待本次论坛成为应用语言学交流的优质平台,与专家学者共同谋划应用语言学领域新发展。
石佑启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论坛共邀请了六名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做主旨发言。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莫雷的报告题为“概念加工与知觉加工、情感加工关联性的内在机制研究——对具身语义观与符号语义观争论的决断”。他提出对“色词一致性”和“情词一致性”的内在机制研究能够为具身语义观提供证据,从而解决传统符号语义观与具身语义观在语义加工方面的争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白学军的报告题为“中文专有名词的整体加工优势和偏侧化的眼动研究”。他采用眼动边界范式,探究包含两种不同结构(1+2 结构和 2+1 结构)的四类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商标、外来词),揭示了中文三字专有名词在阅读中的整体加工优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卢春明的报告题为“亲子互动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脑认知机制”。他的团队在成人社会互动研究的基础上,将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的超扫描技术用于亲子互动的脑认知机制研究中,发现不同的亲子互动模式能够影响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这种影响对儿童未来的认知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李平的报告题为“Digital Language Learning: Insights from Behavior, Cognition, and the Brain”。他简要回顾了数字语言学习(DLL)的发展,介绍如何利用数字或者网络技术平台提升语言学习。美国芝加哥大学AlanYu教授的报告题为“The Effects of Social Meaning on Perceptual Cue Weighting: The Case of English Stop Voicing”。AlanYu探讨了社会因素对听话者感知线索权重的影响,发现英语母语者会基于说话人的社会特征来调整语音感知的线索权重,这一发现揭示了言语加工过程中社会认知所起的重要作用。我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晨的报告题为“二语句子产出中的语法编码过程研究”。他采用结构启动实验来探讨二语学习者的句子产出过程,表明二语学习者的言语计划是一个从自主观到功能观的动态发展过程,且二语学习者语法编码中的词汇计划和计划单元大小受语言水平影响。六名主旨发言人所做的高水平报告引起了参会人员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反响,在问答环节的互动热烈。
观众与主旨发言人互动
除主旨发言外,本次论坛还组织了18场线上线下结合的分论坛,于12月4日下午同时进行。分论坛研讨的内容涉及中文国际教育关键问题探索、语音与音系、数字媒体语篇的多模态研究、网络和谐话语的社会-语用研究、校园语言景观、电信诈骗话语鉴别研究、句子加工、社会语言学、语言计量研究、二语学习、词汇学习与加工、认知控制与翻译、人际语用、语言教学、认知与功能语言学、语言本体研究、语义与语言哲学等。参会代表就各专题做充分、深入的研讨,线上线下讨论热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冉永平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为应用语言学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欢迎各位同行学者继续关注广外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主持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