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古城的评价
在平遥这座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生活了四年,我却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了解过这座古城。这个寒假,我和朋友约好一道去逛平遥古城。
(一)
回到古城,带给我的依然是熟悉的亲切感。我们首先登上古城墙,在城中生活多年后,第一次从高处鸟瞰这座小城。那天正赶上下雪,给热闹的古城增添了一种朴素的美。城里城外都裹在一片白茫茫中,加上春节刚过,家家户户门外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放眼望去,青砖白瓦红灯点缀在整片地白色中,映衬的整座古城更加大方和美丽。
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到城内的主要建筑。高耸突兀的建筑是作为平遥古城象征的金井市楼,它是古城内的最高建筑,位于古城中心。按规定,城内任何建筑都不能超越它;市楼西有道家圣地清虚观,东有文庙大成殿;还有县衙署中最为宏伟的平遥县衙,体现中国古代儒道两教文化的城隍庙。
平遥琉璃也是一大景观,如果在晴天,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庙宇顶棚上装饰用的琉璃,其华丽高贵与普通民居的青白瓦构成十分鲜明的对比。
在古城生活了四年,像市楼这种大家所熟知的景点早已失去了新鲜感,对此我们也没了兴趣。而明清街是我每次到平遥的必到之处。无论什么时候,明清街上总是熙熙攘攘,一片热闹的景象。道路两旁全是旧式的铺面、招牌,明清小说中的景象在这里随处可见。街上很多是古玩之类有趣的东西,适合自己赏玩也可以买来送人。
明清街离我读书的中学并不远,所以过去晚上常常会一个人到这里溜达。特别是华灯初上的时候,街上已没有那么拥挤却依旧热闹。置身其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内心感到梦幻般的宁谧。外来的旅游者常以为明清街上的景象是传说中晋地的富庶和繁华的再现,但是在我眼中,这座古城中却充斥着商业利益的浮华。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现代工艺的帮忙下复古建筑层出不穷,使朴素的古城变得越来越古色古香。
在明清街上,还可以领略平遥的风味小吃。品尝享誉中外的平遥牛肉,而慈禧太后称赞过的平遥碗托也是别有风味。平遥三绝:平遥牛肉、推光漆器和叫化鸡。而在明清街上除了有平遥牛肉外还有三绝中的另一绝推光漆器,以漆器中之精品闻名中外。
山西人都知道,与平遥古城齐名的还有一所叫作平遥中学的,这是我的母校。可是在毕业一年后重回母校却只能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因为学校迁出城后,旧址一半按文庙大成殿的原图复原成了一座座的庙宇殿堂,另一半卖给了书法协会。而我对平遥古城的感情从此也没有了根,我也沦为这里的一个普通的游客——只能凭票入内。
(二)
到了平遥,就不能不说“晋商”和“票号”,因为这里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
我们去了日升昌、协同庆、天吉祥、百川通、蔚盛长、蔚泰厚等六家票号博物馆,参观了当年使用过的密押、银窑,还有日升昌创始经理人雷履泰的故居。从历代晋商们遗留下的文物古迹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晋商以信和义为本的经营理念,这在今天依然有深远的意义。在山西票号发展的鼎盛时期,共形成二十二家票号。各分号更是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远达日本、朝鲜、俄罗斯和新加坡等国。
应票号押运钱物的需要,在平遥还出现了镖局。我们参观了中国镖局和华北镖局两镖局博物。刚进门迎面一个大大的“镖”字和其下的镖车,以及武场上标枪等器械,让人不禁联想当年镖局的威风和在其保护下的票号的兴盛。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中国商会博物馆,感受了中国商会的管理文化。
当年显赫的晋帮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晋帮内重要的一派——平遥帮的票号商会如今都变成了博物馆供人参观。其中陈列的物品见证了晋商的兴衰。晋帮票号主要经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最初以商号和个人为对象,以内陆商埠为重心,咸丰以来,又为清政府大量汇兑公款。随着不断发展,19世纪50年代以后,其业务蜕变为汇兑和垫借公款为主,其经营与政府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具体经营项目上,包括对商号钱庄存放款、对近代工交业发放贷款、汇兑京银、汇总海防、铁路、河工经费、赈款等,还曾汇兑过庚子赔款,承办过“四国贷款”。
晋商与清政府联系如此紧密。因此晋商的兴衰史,也是一部清朝兴衰史的缩影。晋帮在乾隆年间达到兴盛的顶点,兴盛中的晋省,被视为清朝廷的政府财源,是载派劝捐助饷最重的省之一。但随着乾隆盛世的衰退晋商也渐显败落的端倪。乾隆时镇压大小金川起义、嘉庆年间镇压白莲教起义中,晋商捐助大量银两达二百六十万两。
学过中国的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两。而据考证,当时山西绅商派捐就达二百余万两,占总赔款额的十分之一。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王朝为镇压太平军向全国勒派,晋省此次又捐银159.93万余两,占37.65%。晋省历次捐输,前后累计逾千万,对维系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
太平军兴起后,在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与清军的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略战争、发生在东北的日俄战争,都使晋帮在该地的工商业遭到破坏,所经营的票号、钱庄和当铺都被抢劫一空,资本荡然无存。
而外国资本的入侵,又使山西票号遇到了经营上的危机。由于外商的压价,丝茶发生危机,华商亏损,在苏州、汉口的票号不断倒闭。而清政府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这时也成为票号的主要竞争对手,由于其在金融业中具有垄断和控制的作用,对票号的经营产生强大的影响。
在各种困境中进行顽强挣扎的山西票号终于在辛亥革命的战乱中遭到致命的打击。战争和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风波,使许多票号开始倒闭。山西22家票号中仅剩下大德通、大德恒、三晋源、大盛川等四家票号由于资本实力雄厚,暂时逃过倒闭的劫难。但这四家票号在风雨飘摇中苦撑二三十年后,最终没有逃脱倒闭的历史命运。
开始于先秦时代的山西商业,从宋代与徽州并称成为中国商业中坚力量,到明清时的得势,在一千多年的繁荣后终于随着封建王朝的结束复归黯淡,而晋帮也伴随着最后四家票号的倒闭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走出一所所票号博物馆,我不禁感慨万千。昔日笼罩晋商的铅华已被历史的风雨洗尽,静静伫立票号博物馆似乎在讲诉着晋商曾有过的辉煌,又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沧桑的历史。而平遥古城,是晋商发展的历史、更是中国历史的永恒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