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红透半边天——在家里是管家能手,贤妻良母;在单位中又发挥着管理者的重要作用,独当一面。广外新闻网关注这群贤惠、自信、好强,还不失一些“泼辣”的女性中层干部。从事业到家庭,从工作到家务,“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天,她们有话说——
周东兰(南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党政办主任):累一些没关系
周东兰现任南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党政办主任。参加教育工作十五年,曾在广外学生处、国际商学院、南校区党政办任职。周老师认为,做同一件事情,女性要付出的努力要比男性多得多。“因为社会比较愿意接受一个男性,男性之间也比较容易相互靠近。”“每天坐在办公桌前,我会想:这是我的职责,要全心全意地想怎样去做好它。”或许就是这种务实的态度,让周老师在工作上挥洒自若。
关于工作——“做学生工作,花多少心血都不算多。”
周老师1990年大学刚毕业就被分配到广外工作,至今已有十五年。她坦言比较喜欢做学生工作,跟学生在一起。谈到在南校区的工作,周老师说:“新校区、新脸孔,每天都看得到有新的变化也是挺让人高兴的事情。至于在工作上,由于是学校一体化的延伸管理,所以在南北校区工作总体上感觉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她说,与做学生工作时不同,她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协调与监督,工作的宽度和涉及范围都比较大。
关于家庭——“基本上只是周末在家”
谈起家庭生活,周老师脸上带着一点歉意:“基本上只是周末在家。家务活也有做的,但比较粗。”说到儿子时,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从小在学校院子里长大,那时广外的老师都认得他,小时候跟妈妈很亲,是妈妈的小尾巴。大大的脑袋,脖子上挂着钥匙,手里拿着饭盒,吃菜就只喜欢吃鸡腿。”由于工作的关系,不能花足够多的时间在儿子身上,对此,她感到无奈和抱歉,“但回头想想如果要给予他另一种成长方式,我也无能为力。”
记者最后再次谈及工作带来的疲惫,周老师说:“现在上班,谁不累啊?关键是你怎么看待这份工作。不需要说抱怨很累,我们没有讲价的权力。”她还对记者说:“读书时代要多努力,累一些没关系,学生时代积累得越多,到工作需要你去释放时,你才越会觉得自己很丰富。”
吴璇(交流学院副院长):学生是我的骄傲
关于事业——以身为教育工作者为豪
吴璇副院长的广外大职业生涯从1988年开始,当时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她与学生的那种很单纯的接触给她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对她来说,学生取得的成就就是她的安慰。吴老师对记者说:“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一直以来都让我引以为豪。”
在谈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吴老师一直很平静,而大学生活的话题令她高兴地回忆道:“大学四年,我都是三好学生,毕业论文也拿优。”
从她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吴老师塌塌实实地工作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的工作岗位上。
关于家庭——做菜“马马虎虎”
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她,却只能笑笑的用“马虎”来形容自己所“享受”的生活。记者跟老师开了个玩笑:“老师‘看起来’很贤妻良母,在家会露两手吗?”老师笑着摇摇头:“马马虎虎”。老师一天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学校,留在家的时间不多,在生活上,也就没时间关心自己了。
男同事眼中的她
交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江这样评价吴璇副院长:“她是一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关心青年,和蔼可亲的好老师。” 学院党总支书记何洪亮还提到,最让他感动的是,吴老师在上学期曾住院接受治疗,这个学期本应可以放假休养,可是吴老师仍然每天坚持着上课。
学生眼中的她
学生的眼中,仿佛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她:“好”。相信学生口中的一个好字已经胜过记者千言万语的赞美了。
傅文燕(英文学院副院长):付出会有回报
傅文燕,英文学院副院长,1970年从上海下乡到江西,72年8月到井冈山吉水县插队,1972年9月进入原广东外国语学院学习,76年1月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傅文燕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健康成长,学有所成,成为竞争年代中的佼佼者,为中华的振兴而贡献才智。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抓住机遇,才能令自己的付出得到最好的回报。
关于事业——身边的学者就是榜样
关于自己教师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傅老师回忆说,在刚毕业的时候,面对是否留校任教的问题,自己曾经认真考虑了一下。因为按照原来的安排,自己是分配到外经贸部工作的。后来,李筱菊教授找到自己,给自己分析了老师这个职业的乐趣和意义。这番话使自己最终下定决心留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有些已经毕业了十几年的学生专程回来探望自己,心中就会充满了成就感,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也证明了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谈及李筱菊教授,傅老师的感激之情洋溢于表。她说,从李筱菊教授身上她看到了一名学者所应当具备的素质,这些帮助自己形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而另一位老师肖惠云,她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专业知识不懈的追求精神也使自己受益匪浅。在工作中,自己一直以她们为模范,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得最好。
关于家庭——“欠家里挺多的”
对于家人,傅文燕老师说,由于平时的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在一起,自己觉得亏欠家庭很多。她希望家人在以后的日子里都能平平安安,生活幸福;对于同事,她对长期以来一直配合和帮助自己的英文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他们生活美满,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袁泉(法学院副院长):做个“自然”的女人
袁泉副院长虽然在广外只有四年,但已经从一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法学院副院长。袁泉教风严谨,专业知识扎实,所讲授的《国际私法》和《国际民事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法》深受学生的好评。说起“三八”妇女节,袁副院长笑着说,她的节日都是在讲台上度过的,但是在“三八”上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大概是她喜欢自己工作的缘故。平常每到这天,学院都会组织集体活动,各位女老师们聚一聚,谈谈天。在百忙之中,这算是轻松悠闲的一刻吧。
关于事业——永不断结的大学情缘
袁泉向记者介绍,自己从上大学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大学校园。袁老师1988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随后,她来到了海南大学任教,在那里,她初露锋芒,渐渐显出她的优势和才能,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相比之下,广外的四年则是袁老师事业的高峰期。她说自己非常幸运,因为学校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这使她在广外不仅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也有很多的机遇。袁副院长说,自己一直都很喜欢待在高校,因为她喜欢讲台,喜欢教室的氛围。在这里,不仅能够有学术自由思想的体现,还能每天看到很多青春朝气的学生,她觉得非常的快乐。
关于家庭——稳固的事业+幸福的家庭=拥有美丽人生的女人
事业与家庭,袁泉副院长更看重后者,她觉得自己的家庭生活比事业更成功。袁泉觉得自己很幸福,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一直让她备受鼓舞和感动。语言的鼓励,生活的照顾和叮咛,虽然细小,却也无微不至。而也正是这种关爱和支持让她有一方自己发挥的天空,有足够的时间与精神工作。
“三八”寄语——感谢……
袁副院长说,最先要感谢的是法学院的领导这些年来的支持和帮助,还有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们的支持。当然,也要感谢家人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她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做一个“自然而然”的女人:从容、优雅、自然,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给别人带来真情的温暖和平凡的感动。
记者手记
谦虚、自信、幸福,是这些女干部们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在采访过程中,老师们对工作的喜爱,对家庭的满足,都时时体现,她们都是拥有美丽人生时代知识女性的写照。
在这组报道中,我们没有走访遍学校所有的女干部,但我们仍希望透过本文衷心地向全校女教职工们说一声——祝老师们工作顺利,合家欢乐,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