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周”游列国之意大利]建筑:永远都是经典

文字:阮涵 麦蕴琪 严姝 卢炳燊搜集整理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5-07 点击数: 分享至:


  建筑就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眼睛。透过建筑,人们可以对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历史文明、经济发展、精神面貌有最直观的印象和了解。

  在整个西方建筑艺术的大观中,意大利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它在建筑艺术上对整个欧洲的积淀和影响最为深远。流连意大利,你能看到罗马的辉煌, 佛罗伦萨的严谨,威尼斯的经典。

永恒的罗马

  罗马式建筑艺术注重形式的变化,整体的造型,其建筑艺术给人最鲜明的体验是它的创造。从公元前2世纪起,它就已经表现出自己特有的个性。它试验成功了填料技术,在灰浆内混杂石块,这种可塑性材料可以说就是当代普通应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原初。大圆形竞技场是古罗马时代建筑艺术的典范。它留给后世建筑的影响,一是结构上,它摆脱了古希腊剧场永远背靠丘陵的模式,竞技场建在平坦的场地上,典型的罗马革新;第二材料上,根据建筑不同部分的受力承重而采用的不同材料,表现出了建筑家们非凡的技艺;三是样式上,同样是壁柱,它的一层是多利亚式、二层为伊奥尼亚式、三层科林斯式。从文艺复兴起,建筑家们无不从这三种样式上汲取灵感。

  独特的穹顶是罗马建筑的一大标志。哈德良万神殿是将拱顶设计发挥到极致的典范。它的主体呈圆形,顶上覆有直径达43.3米的穹窿,这个跨度直到19世纪还无可匹敌。其内部结构设计精巧,层次丰富,圆形屋顶上开有直径为9米的天窗。从这里透进来的光线照射在马赛克的地板上,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建筑物的功能、精神内涵与空间环境的营造成功的合而为一,米开朗基罗曾经赞叹万神庙是“天使的设计”。

  中世纪时期,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厅的外部特征仍然保留在意大利的建筑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罗曼式建筑。比萨主教堂是其中代表作,它包括主教堂、洗礼堂和钟塔,钟塔就是大名鼎鼎的比萨斜塔。比萨斜塔高约60米,塔体由8个层面组成,共七层,因地基沉陷而偏离垂直中心线5.2 米 ,长时期斜而不倾,被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和不朽之作。

  文艺复兴时期是罗马建筑艺术创造的另一个盛典。由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小神殿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之作,传说中它就是圣彼得被钉死的十字架所在的地方。小神殿是一座充满美感和宗教感的圆形建筑,它体积虽小,却具有罕见的宏伟气魄,形状和谐、典雅,成为未来几个世纪的光辉典范。而由米开郎基罗设计的罗马卡皮托尔广场布局,巨大的楼梯和宏伟的三个正面,那种城市感觉的史无前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差不多可以说,罗马的建筑艺术是由半打天才创造的。因此由建筑到城市的气质,罗马城就具有了一种灵性,一种天才的创造精神,这种精神与凯旋门象征的领袖精神二千多年来一脉传承,奠定了罗马永恒的高贵大气。

贵族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的建筑气质,属于贵族。

  这种贵族气质首先体现在它的代表建筑物上。佛罗伦萨最有名的是宫殿,而这些宫殿基本上属于一个显赫的贵族——梅迪奇家族。如西尼约里亚宫,也叫人民宫,16世纪时是梅迪奇家族的私人住宅,具有中古世纪风采,巍峨秀丽,一座典型的城堡式建筑,塔楼高94米,现在是佛罗伦萨保护的重点文物。梅迪奇家族的另一豪华庭院式建筑比蒂宫,是佛罗伦萨著名的花园式建筑。梅迪奇家族对佛罗伦萨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意大利人的骄傲、文艺复兴艺术颠峰的缔造者--米开朗琪罗就是被梅迪奇家族的人发现并培养出来的,这个家族还援助过拉斐尔--另一位艺术大师,佛罗伦萨大教堂的设计者布鲁内莱斯基和放荡不羁的画家费里坡•里庇的后台也都是梅迪奇家族的人。可以说,没有梅迪奇这个家族就没有辉煌的佛罗伦萨。因此我们漫步在街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模仿药百合花的梅迪奇家族徽章。

  佛罗伦萨建筑的贵族气质,鲜明体现在它的建筑风格上。严谨而典雅、华丽而高贵,无声的,它们展现着贵族世界的精神审美。

  时至今日,佛罗伦萨仍是欧洲人心目中优雅的代名词。这个城市以一种和谐、秩序、纯粹的优雅之美,将历史、建筑与人文、时代精神水乳交融。

经典威尼斯

  说威尼斯经典,是因为数百年来威尼斯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当别的城市逐渐扩大,建起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威尼斯仍保持着原貌。乘坐威尼斯特有的小船“贡多拉“沿曲折的河道悠游,环视两岸,犹如在观赏两幅欧洲中古世纪的油画,15世纪的法国作家Philippe de Commines言对威尼斯的印象:“我认为它是全世界最好的道路,拥有最美丽的建筑”。中国亦有诗云:“水市初繁窥影乱,重楼深处有舟行”。

  有人说,威尼斯并没有非常出众必需要看的地方,城市的整体就是一景,当然,圣马可广场例外。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城的中心。宽阔的广场上人流不息,无数的鸽子飞来飞去,广场东侧的高大建筑就是著名的圣马可大教堂。这是一座宏伟的罗马-拜占廷式的建筑,一个大圆顶和四个小圆顶,华丽而繁复的外墙和内部装饰曾使大教堂的建设持续了500年之久(11-16世纪)。教堂正门那四匹栩栩如生的青铜马据说是土耳其人洗劫君士坦丁堡后被运到此地的,现原物已经被保护起来,看守大门的只是复制品。威尼斯城就象一座巨大的迷宫,不过迷失在这座迷宫之中本身却是一件乐事:你会经常在路上发现此城120余座教堂和40多所宫殿中的几座,它们象散落在四方的明珠一样点缀着城市,使她的每一个角落都显得如此美丽。

  经典的威尼斯就是这样的。若从艺术价值的角度,她所有的建筑可能都算不上是经典杰作,但在文化上,她却为我们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建筑艺术的经典:首先是对位——建筑的形式与城市的地理状况契合,特色也许亦有营造的成分,如威尼斯星罗棋布的运河,但特色绝对是精选的,就如同你在威尼斯只会看到一个圣马可广场;其次,是整体的和谐,威尼斯的经典不属于某一座建筑,甚至也不属于圣马可大教堂,它属于整个城市,属于所有建筑体的组合,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整体的和谐,让你觉得威尼斯无处可看,又处处可看;再次,是典藏,如果没有典藏,经典就失去了亮点,也就失去了它的光辉,没有光辉的经典,也就不再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