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军训过程中,当城市同学遇上农村同学,会不会出现生活习惯相撞?会不会有价值观冲突?会不会有人叫苦连天又有人乐在其中?而当一天的训练结束之后,在不同地域长大的同学又有着怎样的生活体验和未来规划呢?是风格迥异,还是同欢共乐?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军训的新生。
新疆新生:广州天气“热气”逼人
哈利木汗是经贸学院金融081班的一名新生,在采访他的过程中,恰好哈利木汗的新疆老乡普尔凯提来到这“串门”。哈利木汗和普尔凯提都来自新疆的乌鲁木齐,相比起较沉默稳健的哈利木汗,普尔凯提则是一个典型的阳光大男孩,十分健谈。

哈利木汗深感广州“热气”逼人
对于广州的新生活,他们都觉得广州的天气与新疆相比,更燥热,而且没有风,每天军训完他们都大汗淋漓,目前对于广州的气候特点还不是很适应。
吃饭,则是新疆学生最大的问题,由于新疆学生在食物上的禁忌比较多,他们早餐只能吃自己从家乡带来的一种叫“馕”的食品,中午和下午军训结束后都要走到中大清真饭堂解决吃饭问题。他们都希望学校能为新疆的学生开设一个特别的窗口,为他们提供新疆的菜式。

新疆学生普尔凯提侃侃而谈,期待“十一”出游广州
广州作为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物价相对较高。不过当被问及是否会到广州到处游览的时候,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要等军训完再好好规划“十一”的出游。
广州新生:军训有苦不敢随便向家人诉
张澍宏是经贸学院的新生,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因此对于大学城的生活还算习惯。因为宿舍的室友大多都不会说粤语,自己现在只能改口说普通话。他觉得军训比想象中的要艰苦,最大的问题是睡眠不足,早上5点多就起床了,中午只能睡半个多小时。
今年的军训有一项新的训练,就是要求同学们只能用三分之一的脚掌站在阶梯上训练军姿,张同学向记者描述说,站在台阶上,脚一直在颤抖,很累很辛苦。每次和父母通电话都只是对军训生活轻描淡写,因为怕父母担心所以不敢说辛苦。他希望军训结束以后能通过高年级的学长们更多地了解广外,也希望能加入各种社团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川新生:身在广外心系家乡亲人
与张澍宏同宿舍的,有一位是今年四川缓考后考上广外的四个四川学生之一——郑佰渠。目前为止四川地区不时仍有余震,郑佰渠远在广州,四川的父母还是相对安心的,反而是他比较担忧在家中的父母。

四川学子笑对生活
采访中,郑佰渠的室友告诉记者,郑佰渠曾向他们讲述自己当时逃生的经历和面对地震悲剧的感受。虽然内心很悲痛,但是他还是选择坚强地接受,从不逃避现实,性格也很乐观。但由于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睡在隔壁床的室友晚上一个转身带来的晃动也会惊醒睡梦中的佰渠。细心发现了这个细节的室友,以后睡觉的每一次转身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让佰渠再次触碰到地震带来的伤害。
城乡学生水乳交融,我们都是一家人
来自广州海珠区的江倩琪正一丝不苟地练习“正步走”,红扑扑的脸颊似乎在说着:“我不怕苦!”她坦言,自己虽然生在广州,但初中、高中已接受过类似的军训,加上平时在家经常替父母做家务,因此并不觉得特别辛苦。而因为接受过类似的军训,各种站立、行走动作比其他同学更易上手。
当谈及与来自农村的舍友相处时,江倩琪很欣慰,“我们四个都是偏勤俭的,价值观冲突不会太大。”另外,江倩琪有着自己的一套宿友相处之道:如果出现什么问题的话,大家都可以互相理解和包容。“毕竟以后的四年都要生活在一起。”
“既然能够考到同一间学校,大家的素质都差不多,就不会因为家庭经济方面的差别而有另眼相看其他同学。”税务专业的林同学如是说。
而来自梅州农村的曾成玉同样开朗善言。他表示自己进入广外以来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城乡差距,只是在军训过程中有些城市的同学偶有太辛苦的抱怨。说到夏日毒热的太阳,曾成玉并不以为然。由于自己暑假在家和父母一起下田劳动,“锄禾日当午”,晒太阳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教官太严,我们都不敢娇气。”曾成玉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同学的表现。

“我们不娇气”(图/胡烨)
有趣的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官用这一句话评价学生:“很努力很团结,不娇气很好教。”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生活习性……五湖四海的学子一下子集中在广外。冲突下,他们一起成长;和谐中,他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