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9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二明主讲的广外MBA讲堂第三讲“企业动态竞争”在北校区行政楼国际会议厅开讲。
出席本次讲座的嘉宾有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仝允恒,我校副校长刘建达及暨南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吴菁等。讲座由我校MB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孙建军主持。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教授致辞
企业动态竞争如“柔道”
“何谓动态竞争?”徐二明生动地将其喻为“柔道比赛”。竞赛者必须不停移动步伐,等待对手露出破绽的时机然后发动攻击,但是攻击时必须保持自身的平衡同时防备对手还击,而企业间的竞争也是如此。那么谁会先攻击,怎样攻击,为什么?对手是否会反击?会的话又是做出何种程度的反击呢?这就涉及到企业间的不同。徐二明表示,企业的制度与价值观引导着该企业的行为,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主要由它的可利用资源来决定,即Resource-based,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另外两方面则分别是:Industry和Institution。

徐二明演讲
徐二明坦言,企业首先得选择具有共同市场、资源相似性的竞争对手,因为对手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有利于企业把握攻击或反应时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
剖析中西管理差异
徐二明以各国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和”字的不同理解为例,指出各国文化存在的差异。他认为,中国与西方在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秩序、权力来源等种种方面的差异,而同样在企业管理中也有表现。
“西方管理大多属于韦伯提出的以法律为支柱的理性系统,而中国管理则受我国独特的‘人情面子’文化的影响,是建立在巴纳德所说的具有非正式支柱的自然系统之上,寻求理性补充的系统。”徐二明如是说。
“三鹿”事件为例,阐释中国企业管理
徐二明表示,三鹿集团的做法是迫于国内竞争太严峻,今年1-8月,乳制品行业销售毛利率21.4%,销售费用率13%,净利率仅5.3%。但是国外的同类企业就没有采取损害消费者利益手段,而三鹿集团却采取了。他以此提出“企业声誉”、“潜规则不等于游戏规则”等观点。

讲座现场
最后,徐二明以“将将之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等古语熟语,总结出中国管理的特质:人先于事,治理先于管理,道先于术。所以在研究中国企业的时候必须考虑其独特性。
由于时间关系,问答环节不得不被压缩至短短两三分钟,可是气氛依旧热烈。MBA教育中心的吴同学表示,徐二明将中国文化价值观与企业理论结合起来分析给了他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一个新的角度,让他印象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