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体育竞技可以很激烈,也可以很轻松;体育可以很严肃,也可以很温馨。在校运会第一天的预赛赛场上就出现了这样一群看似“玩票”的运动员,他们不求名次,但求享受过程,也有一群温馨的“后援队”,他们默默支持,无私奉献。他们共同诠释着不一样的体育竞技精神。聚焦赛场,关注赛外,不同的视角带给你相同的精彩。
享受过程 演绎另类“花式体育”
在28日上午进行的男子跳高预赛中,来自研究生部的02号陈俊先不畏寒风,短裤、赤脚上阵。记者了解,陈俊先跳高不穿鞋已经成了习惯,就算天再冷也不会穿,他说怕影响发挥。

研究生赤脚上阵(图/陈家源)
“跟这么多年轻朝气的师弟们竞争,压力很大,不过我会尽力而为。”最后陈俊先虽然没进前十,但是他表示和年轻人过招很过瘾。
同样,记者在女子400米决赛的赛场上也看到一位不穿鞋子的运动员,她就是法学院的大一新生邹俭洪。赤脚和钉鞋的较量在400米预赛第二组枪声响起后拉开帷幕。虽然只取得了小组第四的成绩,但邹俭洪表示她已经很满足了。“赤脚跑步很轻松,我享受的是比赛过程中的乐趣。”
在男子1500m比赛中,有个选手穿着印有大大的“11号”和“BOOK”标志的“红色战衣”,一边听mp3一边跑步,姿态十分轻松。他就是来自国际学院大一新生陈书。

尽情享受(图/林毅文)
赛后陈书坦言,边听mp3边跑步是自己早已养成的习惯,但这次比赛发挥得很不理想,中途摔了一跤,影响了最终的成绩。不过在场的同学们都会记住这个坚持跑完全程,尽情享受比赛的“红色身影”。
温馨“后援队” 为选手保驾护航
商英学院的“后援队”早上6点45就来到了体育场,进行布置大本营,排练方阵的工作。“虽然工作量很少,但耗时很长,也很重要。”商英学院团学全体出动,赛场外的他们会不遗余力地为选手加油打气,全心全意选手服务,搞好后勤保障工作。

没关系,有我们!(图/实习生 郑威)
赛场终点处总有一群身着蓝色马甲的拉拉队,他们就是来自继续教育(公开)学院的后援队。场上拉拉队热情加油,观众席上的后勤工作人员也组织有序,细心的检查急救箱等医药用品。为了参加校运会,他们早晨更是六点集中从大朗赶来,正如该学院团委副书记谭溪同学所说,虽然去年其学院取得了第三名的骄人成绩,但一切周到的后勤都只是想让运动员有一种归属感,运动员尽力而为就好。
当其他学院的大本营都坐满了啦啦队的同学时,翻译学院的大本营却只有四五个同学热情高涨地在为方阵呐喊加油。“我们学院的同学都在方阵里呢!”接受采访的同学解释道,因为学院人数很少,所以几乎所有的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都参与到了方阵的表演中。

谢谢你们,背后的英雄(图/实习生 李文舜)
辅导员杜焕君介绍说,此次校运会的每个项目都有翻译学院的同学参加,还有很多同学自愿来到南校为运动员加油。因为翻译学院为同学们营造了温暖的大家庭气氛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