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易卜生,王尔德,贝克特,品特……西方现代戏剧大师你认识几个?《玩偶之家》《认真的重要性》《等待戈多》《回乡》……这些戏剧名作你又了解多少?
适逢北校年末重头戏Drama Night(英语戏剧节)举行之际,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卜生委员会”委员何成洲,于12月18日在我校行政楼国际会议厅带来了我校“著名教授论坛”第八十六讲--“欧美现代戏剧的主流”,引领我校师生领略欧美戏剧魅力,畅游西方戏剧世界。
我校副校长仲伟合,人事处副处长谢文新,英文学院党委书记何洪亮出席了本次讲座。英文学院副院长方开瑞担任主持。讲座伊始,仲伟合向何成洲教授赠送纪念品。

仲伟合赠送纪念品
谈现代欧美戏剧 数当中风流人物
伴随着幻灯片上一张张精彩剧照,何成洲带领大家回到了欧美戏剧创作第三次高峰时期。从易卜生到品特,他畅谈了该时期从开始到发生阶段的数位代表人物。
何成洲以易卜生剧作中的名句为引,讲述了他对这位戏剧界巨匠的独到见解。他特别提到,在2005年由南京大学戏剧队主演的,改编自易卜生名作的《< 人民公敌>事件》,该剧结合中国现代的社会热点,表达了不惧怕权威和大众,要向社会讲真话的观点。

何成洲细数欧美戏剧风流人物
爱尔兰著名剧作家塞缪•贝克特是他另一研究重点。何成洲提到,他学习贝克特作品的经验,得出他的戏剧并不能通过阅读来感受,而是需要大声朗读、观看影片或亲自演出才能领略其中真谛的结论。他认为,贝克特的作品强调关注纯粹戏剧性,抛开舞台和环境,回归演出。
谈到另一戏剧界重要代表人物——哈罗德•品特时,何成洲提出了戏剧的政治化问题。他认为,品特戏剧中荒诞不经的情节既表现了他的政治观,也表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深度的把握。从政治角度出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品特。
改编欧美戏剧 服务本土文化
讲座中,何成洲还列举了一些改编自欧美戏剧的中国戏剧作品:在改编自易卜生名作《海达•高布乐》的越剧《心比天高》中,演员以红裙水袖极具张力地表现了女主角自杀的场面;改编自尤金•奥尼尔作品《榆树下的欲望》的川剧更别出心裁,以变脸的形式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讲座现场
对此,何成洲总结了自己对中国改编欧美戏剧的三点理解:一是语言上的混杂性,二是舞台场景的跨文化性,三是主题的本土化。何成洲强调,应建立跨文化戏剧理论,把握中国本土文化最有发言权的要素,使之更好地与西方进行对话,争取学术话语的主导权。
他进一步地借用理论家有关“创造性误读”的观点,提出改编西方戏剧,不仅要了解西方的文化,更要解决中国文化的问题,服务于中国文化的振兴和再次崛起的主张。
附:何成洲教授简介
何成洲,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卜生委员会”委员。2002年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欧美现代戏剧、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北欧研究、易卜生研究、性别研究。
科研成果:近几年来在国外出版英文著作三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15篇,在国内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欧盟重大科研课题二项,参与重大国际合作课题三项。曾获挪威政府“易卜生奖章”,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