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22日,北京语言大学著名教授赵金铭于我校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开讲。赵教授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主要从关注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新的教学理念、汉语与汉字之关系乃教学设计的关键和加强书面教学是培养汉语综合运用能力当务之急三大块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人事处处长方迎生,中文学院党委书记蒙德鸿,党委副书记周秀娇,中文学院副院长陈彦辉、魏慧斌,留学生教育学院副院长吴璇等出席了本次讲座。

赵金铭生动讲述对外汉语教学
阐释课题:以例说理 生动形象
赵金铭在阐明课题理念时列举了多个生动的例子,在增加了学术趣味性的同时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他用《骆驼祥子》中祥子买车时的心理:“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的例子,强调汉语学习要注重汉语文化;以《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一些含有暴力、愚昧、不文明内容的例句引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
此外,为了验证汉字的学习必须整体化,他举了杨绛的女儿钱圆学汉字的例子,例子中讲到即使圆圆颠倒了汉字的头尾,但还是流利地记住了汉字的读法。而更为经典的是,他举了口吃的例子来验证人们大脑中的基本单位是“词”而不是“字”;同时,为了形象的指出外国学习者的“识词不识字”的现象,他用一些有趣的组词法,譬如,给出“婚礼”这个词,他们会把“结婚”说成是“结礼”等。这些生动却又接近现实的实例,既增添了论坛的趣味性和幽默感,同时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教学主张:以词出发 加强书面教学
赵金铭深入地阐述了加强书面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主张要从词出发进行初级汉语教学。赵教授指出这一主张是基于4点认知:首先是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的( ERP)的证据;其次是人们大脑的基本语言单位是词(即是通过口吃和钱圆认字的例子);还有是作为语言单位的词具有心里现实性;及其社会心理范畴的“公众词感”提供的科学测量(公众心目中的词大大多于中型汉语词典的词 )。
同时,他还提出“第二语言学习成功的标志是可以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写作。”因此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应该推行“过程写作”,引进交际教学理念,把写作看成是循环式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尤其注重学习者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达,真正做到“用语言做事。”在借鉴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理念下,赵金铭主张探讨基于汉语和汉字特点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加强书面语教学,提升学习者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推动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

学生认真做笔记
问答环节:双向交流 探讨出路
对于汉语教学,现场的同学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提问。有同学问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系统的语言教学有没有必要?”赵金铭肯定了它的必要性,但他同时指出必须简化汉语拼音方案以便外国学生更好的学习。另外,同学们还提出了多个与如何开展好外语教学相关的问题,赵教授也对其一一作出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