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听我讲改革开放的故事——专访流花展馆我校双语讲解员

文字:通讯员 赖志玲 刘彬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1-20 点击数:


    本网讯 
生活在校园里的你,可曾想过,任何一个匆匆经过身边的同学,无论男女,不论年级,都可能扮演着不为人知的角色,拥有着不尽相同的第二身份。

比如在流花展馆举办的“敢为天下先——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展览”活动中,有这么十位不辞辛劳、默默付出的双语讲解员,她们总是用微笑看待会场中出出入入的人流,以自豪的心情向参观者细细讲述广东在改革开放之路上历经风雨后所呈现的座座彩虹。你可知道,她们都是广外的优秀学子,8名来自英文学院,2名来自东语学院。

 

十朵金花

十朵金花

近日,记者走近这几位一直默默工作的讲解员们,想更好地了解她们和她们从事的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从“不甚了解”到“感触极深”的跨越

据介绍,学校宣传部首先下达招募十名展览会“双语讲解员”的指标,英文学院文娱部接下任务后,综合身高、外貌、交际能力等多项标准,最终选拔了表现突出的同学参与了这项工作。她们坦言,刚接下任务时,自己对这个展览会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主题并不了解,但对自己能够入选感到十分荣幸。

东语学院日语系大四学生吴颖表示,自己并非广东人,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对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思想路线、取得的成就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始终是代表学校去工作的,因此,良好的工作态度非常重要,从中,我更获得了宝贵的讲解经验和交流经验,无论对人对事,我的态度都有了一定的改变。”

英文学院的大二学生蔡梓琪则表示,自己作为广东人,通过讲解员的工作,对广东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有了更系统的理解,政治上的思想觉悟也有所提高。她动情地说道:“每当看到老一辈亲临会场,聆听他们对广东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发出的感慨,感受到他们的那份执着,我都会倍受鼓舞。”

所有的讲解员均表示,这次工作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她们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和自信心。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工作遇挫,学习冲突,善于协调方为上上策

展览会于126日开馆,在11月份有两期培训,第一期培训持续两天,第二期培训为期一周,讲解员工作需一直维持到115日才可结束。原则上,第一周每人每天都需要去会场工作,后期则结合实际,内部调配,保证每次有34人到场工作。蔡梓琪表示工作期间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首先,第一次做翻译,遇到政治性较浓的问题会比较棘手;其次,要注意专有名词的翻译问题,必须准确;最后,必须重视对讲解词的翻译,我们一般是自己先准备翻译稿,然后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最后定下翻译稿。其实,多带几场,也就有了经验,大致都比较熟悉。”

对于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冲突,她们均认为这是难以避免的,同时,她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挤时间”心得:“上班时间的协调是比较困难的,但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比如,有效利用午休及坐车时间,尽可能利用时间学习,避免两者冲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往返奔波、课业耽误和身心疲劳并没有击垮她们,反而让她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稳更坚定。

 

严肃有之,趣味亦有之

讲解员在工作期间,必然会遇到不少重要领导和外宾,吴颖激动地说道:“我们广外的讲解员主要负责向领事讲解,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日本总领事,他的中文、英语和日语都非常好,三语皆通,太棒了。”蔡梓琪则说道:“有一位菲律宾理事,我并不是负责对他的讲解工作,但他很喜欢与我交谈,后来才得知他是华人,他的儿子也是广外的学生,交谈期间,他还跟我谈了很多问题。还有一位美国领事馆理事,他的中文很好,还会帮助我们,常给我们提供更直接、简单和准确的翻译。”

据悉,对于国外参观人员,通常是一个人负责12人,两个人负责34人,而对于中方参观者,一般是一人负责一个团,十几个人。她们还一同回忆了广外南北校约200个老师曾前来现场参观的盛况。

认真工作
讲解员在认真工作

 

经历了这次讲解员工作,十位姑娘们都表示,她们的生活多了一份责任感。看着她们真挚灿烂的笑颜,每个人心中都会倍受鼓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