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10日晚,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与青年文学批评家谢有顺一道,在我校外校黄华楼礼堂为全校文学爱好者们解码文学,进行了一场题为“青春、文学与记忆”的对话。本次活动拉开了第二届华语传媒文学周的序幕,同时也是外校“百家讲坛”的第三期讲座。《南方都市报》、《文学报》、广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麦家与谢有顺做客外校《百家讲坛》
“我的文学创作源于写日记”
“我的童年经历是非常悲惨的,于是从13岁起我就开始写日记,这一写就写了十年,是日记拯救了当时的我,打开了我与世界交流的渠道。”麦家说,“写日记,好比一个人对着镜子与自己交流,此时的心情说给彼时的我来听,不断向内挖掘自己,不断和内心交流。由此,我的内心不再混沌黑暗,仿佛一盏灯被打开。”
在互动环节中,当有学生问到麦家“暗恋、校园与文学”这三者间的关系时,他幽默地回答:“你的‘暗恋’发生得太早了!我的‘暗恋’也才发生在大学四年级。我建议你不要搞暗恋,去写日记吧,在日记中遇见文学。”
青春期是文学期
“青春期是文学期。”这是麦家对话的开场白,“我的文学道路从《麦田守望者》这本书开始的。青春期是反叛、彷徨、忧郁、孤独、苦闷的。感情充沛的我们,总想着要从家里飞出去,然而,飞去哪里我们并不知道。最后,只有在文学作品里寻找我们的心灵之友。”
麦家对“青春期”再度调侃道:“青春期的日记可能是由两个内容组成:情歌和情书。我小时候的作文是非常差的,常常因为写不出作文而被罚不准吃饭。今天我写小说,我的语文老师看到了说,麦家写小说,这本身就是一篇小说。所以,青春期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学随时可能光顾你,文学说到底是心灵的艺术。”

麦家以自身经历解读青春与文学
文学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
“文学也许不能让我们活得更好,但是能让我们活得更多。”谢有顺在对话中深情剖白,“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李白和杜甫,没有托尔斯泰和海明威,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文学让我们渴望别的想象,文学让我们活得更丰富,我想这就是文学的核心意义。”
谢有顺举例道:“比如说中秋赏月,试问中秋节的月亮与平时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吗?没有。我们在中秋节看到的月亮,是我们在情感记忆、文化记忆中的月亮,此时的月亮承载了比月亮更丰富的东西。”
文学是滋润心灵的月光
“每天清早起来,发现自己还活着,这是多么幸福。”谈到酣畅处,麦家诗兴大发:“文学是月光。没有阳光,万物就不能生长。文学也许不能解决身体的问题,但文学能解决心灵的问题,文学就像月光。”
谢有顺补充道:“文学表现现实,但文学与现实又是不一样的。作家在文学作品里可以上天入地,获取在物质生活里未必能体验到的经历。文学有什么作用?只有当你读了小说、诗歌以后才会知道,你自己的内心比原来更强大、更深邃,慢慢地,你的心灵会长出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