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银行界人士教你择业与求职

文字:记者 吴文嘉 叶会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5-27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如何才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何才能叩响银行的大门?5月26日晚7点,“职业辅导月之高峰论坛会——择业求职在银行”在南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引领现场观众揭开银行业神秘面纱,解析银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当前就业形势。校党委副书记许国彬、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烨出席了论坛会,此外还邀请到资深金融教授邵学言,交通银行深圳滨海支行行长方思仰,光大银行黄埔大道支行行长叶杰伟,花旗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监涂宁青,花旗银行人力资源部黎曦薇,花旗银行企业银行部白俊杰作为此次论坛的嘉宾,吸引了经贸、管理、商英、政管、信息等学院的学生前来观看。

  论坛伊始,许国彬、赵烨与众嘉宾一起,为广外首期《银行业分析报告》揭幕。


与会领导及嘉宾为广外首期《银行业分析报告》揭幕

许国彬寄语学子  关注行业动态,找准定位点

  许国彬代表学校感谢各位嘉宾的出席。随后,他结合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了金融危机形势下“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两难境地,指出毕业生要认清自己的优、劣势,量力而行,找准定位点。譬如在择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大小企业的优劣,在大企业固然能够有好的待遇,但在小企业却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此外,许国彬还寄语学子,不仅要掌握好知识、积极锻炼自身的素质,也要关注社会信息,了解行业动态和岗位需要,以便及时抓住机会,选择合适的岗位。


许国彬致辞并勉励众学子找准定位点

银行魅力超凡 发展前景乐观

  在高峰论坛上,方思仰、叶杰伟、黎曦薇和涂宇青四位嘉宾分别就股份制、国有和外资银行三个类型对银行业进行了介绍和探讨。一直以来,银行业作为炙手可热的行业,具有挑战性强、待遇高、机遇多等优势。嘉宾们也提到银行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一个重要元素,反映着国家经济动向,对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银行业有种种优势,其对人才的诉求也颇为独到。方思仰认为,国有银行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比较有耐心,喜招应届毕业生。而涂宇青则提到外国(如美国)则更青睐有工作经验并修读了MBA课程的应聘者。同时,如黎曦薇所言,银行业并不十分看重工作者的专业方向。“我们(花旗银行)也会招一些机械、流体力学等专业的学生”。银行业工作者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是“先天条件”,而金融等方面知识可以在培训中“后天补救”。


在银行业高峰论坛上,众嘉宾各抒己见

  谈到银行业发展态势时,尽管面对金融危机,嘉宾对中国银行业的前景表示乐观。涂宇青说,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全世界的亮点,银行业形势良好。黎曦薇也提及花旗银行在中国的业务稳定,去年业绩增长超过90%,在近期将仍呈扩张态势发展。

定位必须明确 广外忧喜参半

  当黎曦薇问:“请有意进入银行业的同学举一下手。”现场学生举行者居大多数。但当她再问:“请已经考虑好具体职位的同学举手。”此时,回应者寥寥无几。对此,作为HR的黎曦薇并不惊讶,但她提醒在座的同学,如今“每个学生都当过干部、拿过奖学金、参加过不少社团活动”,若想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优势回答好“进银行做什么”这一问题。对此,叶杰伟也表示同意,并提到所有银行业工作者都要“从低层做起”,甚至把“经验”排在“学历”之前。而黎曦薇把“诚信”放在了第一位。方思仰则补充强调了“乐观”“吃苦耐劳”等品质的重要性。


黎曦薇从人力资源的专业角度谈招聘

  那么广外的学生在银行业有哪些优势呢?聚焦于此,嘉宾坦言,除了外语优势以外,广外学子并不占上风。虽然广外学生熟悉业务快、在基层提拔速度快,但由于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其发展后劲显得普遍不足。

  此外,在论坛会上,邵学言对《银行业分析报告》做了简单的点评。同时,他也对银行业的人才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实力,二是认真的态度,三是待人真诚,四是要有“杀手锏”。他强调,广大学子要在有实力的支持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优势,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的“杀手锏”,这样就一定会有发展的机会。


邵学言教授点评《银行业分析报告》并提出建议

  观众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论坛会在嘉宾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