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7日,MBA讲堂第8讲——“职业经理人的经济学解读”在北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主讲人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讲座由MBA中心副主任吴易明教授主持。出席本次讲座的嘉宾有副校长董小麟及我校MBA的师生们,董小麟在讲座开始前为罗必良教授赠送礼物,并对他在广外的开讲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董小麟向罗必良赠送纪念品
窥斑而知全豹 小事例蕴含大道理
罗必良教授以一个小事例开始了他的讲座,说的是一个卖辣椒的妇女在不同的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回答顾客提出的“你的辣椒辣不辣?”的问题,从而启示大家因为时间特性不同,采取的经营策略也应不同。他解释说一个成功的卖菜女,实际上是具备知识、经验、技巧与诚信于一身的,这其实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雏形。
他又紧接着谈到了职业经理人的产生背景。首先是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张与生产的社会化;其次,决定企业绩效的因素已经不仅仅是物质资源、劳动力、技术及货币资本,管理、制度、知识越来越成为关键因素。在罗必良看来,职业经理人需具备几大要点,即委托代理(代理人)、专业知识、经营管理(代替企业所有者行使决策、监督、考核等管理职能)、部分控制权(以及剩余索取权)。他解释说:“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都经营管理企业,所不同的是企业家拥有货币资本,是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而职业经理人只是企业的管理者,他投入的是人力资本(通过管理层收购-MBO,职业经理人可以成为企业家)。”所谓的人力资本,即专业化的经营管理能力。

罗必良作幽默生动的演讲
然后,罗必良又用了很多例子来阐述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征、职业经理人的经济学性质等等。窥斑而知全豹的讲解方式,让全场掌声不断。
劳动力市场的信号显示:学历与经历
罗必良指出,教育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信号显示手段其实很重要。确定你被雇用之前,让雇主(资本家)相信你“有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是——学历。
他有理有据地剖析了学历的重要性。首先,学历可以区别人的智力或聪明程度,具备大聪明的人一定会琢磨未来,不吝为人力资本进行教育投资。其次,学历的高低,可以区别人的自信心的高低。当一个人继续选择接受教育而不工作,意味着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对未来预期乐观,坚信在职场会获得较大的选择机会。第三,在分层的中国社会结构中,高学历易受到尊重,有了它,你就有机会进入高层次的人才俱乐部。
罗必良进一步联系当代社会人才市场势态,阐明个人经历的重要性。对于某些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两三年工作经验的硬性要求,他觉得有些苛刻和不切实际。他一针见血指出,大学是用来积累知识,改善思维,培养团队精神的圣地,并不一定要参与兼职的。与此同时,他认为一个人的首份工作很重要,这样可以在初始竞争中占据高起点。他希望大家学会在“干中学”,不要随便跳槽。他的讲解深入浅出,以生动诙谐的叙述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讲座现场
活着就是奇迹:谈社会分工与职业道德
在最后一个部分中,罗必良与大家分享了他在1996年写的一篇小品文《社会分工与职业道德》中的一些片段,用最简明的方法解释了社会的劳动分工。文中提到,人的生命是那样脆弱,24小时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风险,我们一天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与别人相关,或者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依赖于千千万万个与我们的生命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人。他感慨,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因此必须敬畏生命!“所以,一旦我们选择一份职业而参与社会分工的时候,就必须学会做一个依靠别人并且也对别人负责的‘人’,这就是‘职业道德’。分工越细,专业化水平越高,这种‘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就越明显。”
最后,罗必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对大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带着压力学习,将专业知识看作是一种生存能力;二是要带着责任感学习,将学习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三是要带着积极的态度学习,将学习看作是一种快乐。“幸运的人生是在兴趣与职业、生存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最美丽的人生’就是个人的兴趣正好就是社会的选择。感受被需要,体现价值,你才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快乐。”
附:
罗必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经济决策顾问;先后主持各类科研课题70余项,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出版专(合)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70余篇。
先后获得的荣誉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广东青年科学家、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昆特兰大学教授谈管理中的创意与创新
本网讯 6月8日下午,加拿大昆特兰大学访问学者Panteli Tritchew教授(Chair, Applied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Kwantle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应邀来MBA教育中心,为全日制MBA学生做了一场关于创造与创新的专题讲座,讲座由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易明教授主持。

Panteli Tritchew教授介绍SDLC模型
Panteli Tritchew首先介绍了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模型(SDLC)及其特点。SDLC最初被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中,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中。Panteli Tritchew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演变过程,包括从最初的具有明显区分界限的五个线性阶段发展到现代的相互渗透、非线性的五个阶段,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特征。Panteli Tritchew特别强调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启发式方法(heuristic approach)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问题解决方法,如果能将发散式思维和集合式思维有机地结合在起来,将有助于更高效地找到最佳解决办法。
在讲座过程中,同学们就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向Panteli Tritchew请教,双方互动良好。(通讯员 周丹 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