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5-6日,外校徐华宁、文红梅老师先后做客广东广播电台文体台教师节特别节目,畅谈师生关系、亲子教育等话题。两位老师在节目中或自信大胆、风趣幽默,或亲切生动、温文尔雅。
主持人安琪在节目后点评两位老师的现场表现:“文红梅老师年轻时尚,经验丰富,平易近人。”对于徐华宁老师,安琪的评价是:“和蔼可亲,风趣幽默,专业细致,有才!”
广东电台文体广播全天24小时广播,有效覆盖广州、番禺、佛山、南海、顺德、东莞、珠海、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及湛江、茂名等地,覆盖人口近4000万,是南中国第一家都会型具有鲜明文化、体育特色的专业电台。
此前,徐华宁老师曾于6月12日接受过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关于高考作文的电话连线采访。
妙语点滴
■ 老师这个职业的确很神圣。我们平时总爱讲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既然是人类的,我们教师首先要成为人的楷模和表率,要成为大写的人;我们不相信有什么鬼魂,但要相信有灵魂,而灵魂的确是有高下之分的;既然是工程师,那作为每一个老师都要想一想,我所负责的是不是有质量不高的工程,比如像豆腐渣工程,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有质量意识。(徐华宁)
■ 我的一位师爷,现在百岁以上的,把解放前教师的生活用三个词来概括。第一个是老虎,那时的老师在孩子面前是称王的;第二个是神仙,因为老师一年有两个假期,别人上班,自己那么悠闲;最后一个是驴,工作单调而重复。我们现在的有些老师可能也会出现一些职业倦怠情绪,但一个好的老师不应该这样,因为我们所面前的每一届学生都是新的,每一个学生又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徐华宁)
■ 做任何职业,都会有一个职业倦怠期。怎样避免或消除它的到来呢?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以来有一个习惯都没有变,在早晨上班的路上,我会想:迎着晨风想一想,我今天该怎么努力。到了晚上,我会想:踏着夕阳问一问,我今天有多少长进。(文红梅)
■ 我给新同学上的第一节课总是语文活动“我是谁”,将班内每一个同学的姓氏做成课件,介绍来历啊对联啊典故啊,总想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份量;我给毕业同学们的最后一节课,总是给每一个同学写一副嵌名对联,我告诉孩子们,父母给你们一个名字,我要给你们一个意义!(徐华宁)
■ 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在学校里要培养的是一个“人”。有一句教育名言说:什么是教育,就是你从学校出来之后,把你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了,留在你身上的是一些人文情怀以及对事物的正确思维方式,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文红梅)
■ 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的状况是,很多不成熟的家长面对很多早熟的孩子,这样往往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徐华宁)
■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一餐饭的教育价值可能远远大于学校的十节课。(徐华宁)
■ 《卡尔威特的教育》中的一句话送给家长:在所有的动物当中,只有人类把教育后代的责任推给别人。我要加上一句,也只有我们的家长会看到孩子在学校快乐反而很担心,总认为学习本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如此对待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显然不恰当的。(徐华宁)
■ 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要求得“共鸣”的效果,这样才能意见统一;同时也要“换位”思考,要经常想一想,孩子们在想什么,有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跟孩子们沟通的时候,要意识到我们也曾是孩子,那时我们是怎么想的;也可以跟孩子说,你们将来也会成为家长,要是你面对这样的事会怎么办。(徐华宁)
■ 再好的教育都无法取代父母的亲情。寄宿、寄养的孩子的家长是要警惕的。(徐华宁)
■ 爱慕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要把它妖魔化,视为洪水猛兽,视为大逆不道。“恋”不可怕,只是“早”不适宜。(徐华宁)
■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总不愿意用“早恋”给孩子定性,大家总爱说“男女交往过密”,而我也是用“花季雨季”来替代。(徐华宁)
■ 走进生活是戒除网瘾的最好途径。如何改变一种习惯,答案是:用一种习惯代替另一种习惯。(徐华宁)
■ 要正确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恰恰是可喜之处,证明孩子长大了。(徐华宁)
■ 现代的学生有许多问题,我想这正是我们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正是有这些问题,才体现我们学校和老师存在的价值。(徐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