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王广辉谈公众事件宪法学思考

文字:通讯员戴国宁 林森妍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11-15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112日,面向我校法学院学生、主题为“公众事件宪法学思考”的讲座在教学楼E205开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王广辉教授应邀担任了此次讲座的主讲嘉宾。讲座由我校副校长石佑启主持,法学院党委书记金良成、副院长陈寒溪、法律系主任叶昌富等出席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以“法治与人治”、“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力”为主线,从宪法学角度梳理了公众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从事件到思考的过程启发了法科学生对宪法近在身边,要用宪法眼光评价现实生活问题的思考。

王广辉教授声情并茂地演讲

法治国家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王广辉围绕“法治与人治”这一主线,侧重地剖析了官员发表雷人言论事件、城管野蛮执法事件以及重庆打黑风暴事件等。从这些典型的公众事件中,得到了三大宪法学思考:一是如何真正贯彻宪法中规定的“三个代表”,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是在法治国家下,某些人治代替法治的现象并没有随媒体曝光而杜绝,该如何约束公权力,解决执法目的与手段之间的问题,实现法治的目标;三是如何进行法治制度建设,发挥制度效用,防止公权力黑化的问题。

民意:事实有真假,评价无对错

  讲座的另一主线“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力”则侧重于对滥用权力事件、群众性事件和发表言论遭逮捕事件的分析,强调民意的重要性。王广辉说,“事实有真假,评价无对错。”从中指出了现实生活中公民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引导在座学生思考如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尊重民意,防止权力腐败。此外,针对群众性事件,王光辉提出了新形势下民族自治问题、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宪法学思考。

石佑启作讲座的总结发言

石佑启:法科学生应以法理人身份评价现实问题

  最后,石佑启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首先,他肯定了讲座给法科学生带来的思考与启发,并要求我校法学院学生以法理人身份去评价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思考问题的意识,看到某些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善,让提出的建议符合社会的真正需要,为促进理论研究的提升与深化作贡献。另外,他还鼓励法科学生对法制建设充满信心,既看到社会有问题的存在,又看到社会的不断进步,为达到法制建设的预期目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