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7日下午,著名教授论坛第一百零九讲在我校财院水上演示厅开讲。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王铁琨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珍爱和保护中华语言资源的语言规划尝试》的讲座。此次讲座由人事处主办,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承办。我校党委副书记金耀观,人事处副处长谢文新,商英学院副院长朱文忠,商英学院法律语言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杜金榜教授等作为嘉宾也出席了此次讲座。

金耀观(右)向王铁琨赠予纪念品
王铁琨从“国际母语日”和“国际语言年”引出了“语言和文字是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的观点。他认为当今人类语言资源正在快速流失,这与生物物种的流失和大气变暖等同样值得关注。而面对语言资源流失这种严峻的状态,中国亦作出了承诺:我们愿意和全世界的同行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人类的语言资源。

讲座现场
王铁琨向在场的听众抛出了一个问题:语言是不是生产力?他说,语言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一种“资源”。语言作为资源,可以孕育新的职业、新的产业,并转化为生产力。接着他又引证了目前社会上正走俏的新兴语言职业——语言速录师,生动地阐释了语言是如何从一种资源转化为职业、资源、生产力的过程和原因。
王铁琨在讲座上着重强调了语言观念的重要性。在面临着世界语言多样性逐渐消亡的严峻形势下,语言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只强调统一和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必将以更快的速度走向衰落、濒危甚至消亡,其所负载的文化资源也将相应地衰落、濒危或消亡。所以,树立珍爱、保护和保存中华语言资源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新世纪中国语言学工作者应有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他还幽默风趣地提到了这次在暨南大学开会时记者向他提到的问题。那位记者向王铁琨询问其对“火星文”的看法,王铁琨回答说,这种做法无非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不愿意让老师和家长看懂自己在写什么。所谓“火星文”只是一种符号,属于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不具备文字的通用性和规范性,但是这种求新求异的现象,以及青少年的思想应当予以重视。

王铁琨讲述语言规划尝试
最后,王铁琨还介绍了语言、方言的基本状况和原始数据。为此,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按照统一规划,分批调查收集各地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等有声、实态语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为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和社会文化建设服务。
在讲座的最后,许多听众觉得受益匪浅,纷纷向王铁琨教授提问请教。有听众问到汉语在国际社会上的通用性的问题,王铁琨认为汉语未来的发展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充满了光明。还有听众就广外学子们关心的法律语研究向其请教。而王铁琨也建议我们的法律语言研究要尽快建立语料库,加强基础研究。也有听众提到了关于近期关于“汉字整形”的热门问题。王铁琨向听众们解释,这次的汉字修改,仅仅是为了统一汉字书写体的规范,并不涉及人们平时书写的习惯问题。
附
王铁琨教授简介:
王铁琨,2000年10月起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兼任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科技名词委语言文字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书面语转写分会主任、全国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两岸四地中文数字化合作论坛(CDF)召集人等。
王铁琨曾从事现代汉语、普通逻辑教学多年,研究范围涉及汉语词汇、文字、汉语规范化等领域,主编、参编或独立撰写的著作和论文主要有《汉字规范通俗讲话》、《中华字典》、《最新汉字读音书写规范手册》、《通用汉字正形字典》、《简化字溯源》、《一生有光》、《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下编)、《新词新语词典》、《<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读本》、《语文教育科研常识与论文写作》、《普通逻辑教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