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22日下午,我校副校长方凡泉在北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跨文化交际礼仪”的讲座。出席的嘉宾有副校长石佑启,研究生部部长敖湘晖,管理学院院长杨晓燕、副院长黄立军,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何元贵,财经学院院长陈伟光、副院长刘中华和MBA教育中心的执行主任孙建军等。讲座由MBA教育中心和MBA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孙建军主持。

讲座现场
方凡泉结合案例分析和现场互动生动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礼仪,并着重介绍了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即服饰打扮、握手礼仪、目光交流、手势表达、面部表情等方面的文化。
语言交际哪三方面最易出错?
在介绍语言交际时,方凡泉指出在“称呼习俗、委婉表达、入乡随俗”这三方面的交流中最易出现错误和引起误会。他引入某高校一位院长介绍新来的美国教师时,用“girl”来称呼她,结果导致对方很尴尬。这一案例说明称呼对方时要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girl”这个单词在美国是“幼稚、无知”的代名词,用“girl”形容成年女性非常冒犯。此外在使用三种形式的尊称,即先生、小姐、女士、夫人等泛称;职业、职务、学衔或官衔称谓;皇室成员和贵族特定称谓时应按照对方国家的文化来放置称谓的位置。在谈到“入乡随俗”这一点时他提到中文的“请“和英文的“please”虽然在意思上都是“请”,但是在具体语境中不能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和使用,而“委婉的表达”则更应避免受中文影响,比如“您先走吧”这句话不能用“you go first”而应该说“dont bother waiting for me”。

方凡泉全面诠释跨文化交际应该注意的细节
非语言文化交际之仪表仪容——服饰打扮
方凡泉引用Jeanette Martin 的一句话“得体的穿着打扮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来说明服饰打扮在商务谈判以及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性。他就男性和女性职业装的选择展开了详细的讲解。他介绍说在国际商务场合男士正式的穿着应是西装领带,女士应是西服裙装或西服裤装。在双方事先约定的情况下,谈判时也可穿商务便装。他还引用了对全球500强企业的100位CEO做的一项调查来说明红色领带被视为正式场合的最佳选择,蓝色其次,因为红色是“力量,权威,热情,关爱”的象征,蓝色则是“可信赖,可靠,专业”的象征。对于女性来说,中度蓝色套装和白色衬衫的搭配可信度最高,深蓝色套装和白色衬衫的搭配其次。

方凡泉详细讲解正式场合的正确着装
非语言文化交际之体态语言
这个环节主要从握手礼节、目光交流、手势表达、面部表情四个方面展开,方凡泉用一张张令人啼笑皆非的照片作为反面教材,一一分析,告诉大家握手要有力,握手时要微笑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不能心不在焉。在介绍目光交流时,他提出“目光停留三角区”的技巧能够使交流者感到自然放松。最后他提到“手势语作为重要的无声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同一种手势表达的意思可能大体相同或相近,也可能截然相反,因此要慎用手势,并且在重要场合尽量避免用手势。比如在中国翘拇指表示赞扬、肯定,而在韩国则表示手掌、父亲;OK的手势在美国表示没问题,而在日本表示钱,在中东则表示同性恋。”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MBA的一位同学问道:“如何根据企业的文化去选择职业装?”方凡泉解答说:“一个企业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企业的领导者身上,因此可以观察领导者选择的服饰来确定着装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