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方凡泉为英文学子讲授跨文化交际艺术

文字:通讯员 苏奕 蔡健标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3-15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3月11日下午,跨文化交际礼仪讲座在云山会堂生动开讲。副校长方凡泉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从实例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英文师生讲授了跨文化交流的艺术。英文学院党委书记何洪亮主持了本次讲座,副书记何伟儒、副院长马建军、院长助理胡正茂,部分教师和全体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六大准则规范语言交际

  讲座一开始,方凡泉说道,跨文化的交际礼仪的目的,是为了让文化间的交流更顺利有效,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流,因而一般的做法就是遵循国际惯例以及做到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做到“入乡随俗”。他将跨文化交际分为两大系统——语言符号系统以及非语言符号系统。


方凡泉介绍“六大准则”

  针对前者,方凡泉首先向听众们介绍了Leech的六大准则,包括策略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接着他又用生动的例子为大家作了进一步解释,如“please”一词的具体用法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请”,而是有种种的禁忌:“您先请”应该是“After you”,而“请用餐”应当说为“Enjoy yourself”,若生搬硬套就会闹出笑话。而在用语禁忌方面更是要相当注意,像脏话、俚语的出现自然要小心翼翼,而且亦要注意“政治正确”,避免歧视的语气,如“fat”应说成“differently weighted”,而“bald”则应该形容为“comb-free”。

  接着,方凡泉提到了如何使用礼貌的用语。一是使用弱化的语气,以保持友善的语气,照顾对方的面子,如多用“I’m afraid”、“I’m sorry”等;二是使用被动语态,如把“You made a mistake”换个方法说成“A mistake was made”,从而避免了尴尬而使气氛保持和善,有利于交流的进行。


讲座现场

六秒法则打造完美形象

  随后,方凡泉对非语言交际进行了详细讲解。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仪表仪容、服饰、体态、握手礼节、目光交流、手势表达、面部表情。他提到重要的“六秒法则”,即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甚至一旦形成,则需要用八次密切的接触才能够扭转第一印象。

  方凡泉为大家讲解了如何“逢场着装”。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讲解,他向同学们展示了世界500强企业CEO的着装品位,介绍了一些基本但实用的着装规范——从出席重要会议,到商务场合着装的礼节,从各种西装的区别,到自己亲身示范西装合身三大要素,从颜色的象征意味到各种服饰的禁忌,方凡泉深入浅出的讲解都让同学们收获颇多。

  他甚至在现场跟同学们玩起了另类游戏“大家来找茬”——通过一张商务会议的合照,让大家找出其中服装的不妥之处。不久就有同学得出答案,领带过短、刘海过长、领口过低、休闲西服不够正式……经过一番分析,加深了大家对讲座内容的印象。

  此后,方凡泉又介绍了握手要领以及各地用来取代握手的各种礼节,如合十礼、鞠躬礼、拥抱礼、吻手礼、贴面礼、屈膝礼……在交际礼仪的讲座上,同学们又同时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的文化知识以及相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间的不同意味。

  在讲座的最后,方凡泉细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女士在商务场合的发型、不同身材的人的鞋子的搭配等问题。在讲座结束后的采访中,许多同学表示这次的讲座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实用的知识,令他们受益良多。